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醴酒不设

醴酒不设

醴酒:甜酒。西汉时,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。他对中大夫穆生、白生、申公十分敬重礼遇。穆生不善喝酒,元王每次设宴时,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。后来刘交去世,其子刘戊为楚元王,开始时也常为穆生准备甜酒,后来就忘记准备了。穆生看到这种情况,就对申公、白生说:“我们可以辞职退隐了!宴会上不准备甜酒,这表明大王已经不再尊重我了。如果再不离开,楚人就会用铁链锁着我,在街市上侮辱我啊!”于是他决定称病隐退。申公、白生劝解说:“怎么不想想先王的恩德呢?现在大王不过有些小小的失礼,你又何必这样认真呢?”穆生说:“《易经》上说:‘能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,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凶吉。君子看出先兆就要采取相应行动,不要整天观望等待。’先王礼敬咱们,是因为他是有道啊!现在的大王忽视了礼节,是因为他忘了道。忘道的人,能和他长久相处吗?这难道是个小小的礼节问题吗?”于是穆生称病辞职离去。申公、白生仍然留下。后来,楚元王刘戊渐渐暴虐起来,竟与吴王通谋叛逆。申公、白生劝谏,刘戊不听,反而判他们的罪。二人穿着囚服,被押解着在街市上舂米服刑示众。后以“置醴”为礼待宾客的典故,以“醴酒不设”为待客简慢无理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36《楚元王传》1922、1924页:“元王既至楚,以穆生、白生、申公为中大夫。”“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耆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。及王戊即位,常设,后忘设焉。穆生退曰:‘可以逝矣!醴酒不设,王之意怠,不去,楚人将钳我于市。’称疾卧。申公、白生强起之曰:‘独不念先王之德与?今王一旦失小礼,何足至此!’穆生曰:‘《易》称知几其神乎!几者动之微,吉凶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,为道之存故也;今而忽之,是忘道也。忘道之人,胡可与久处!岂为区区之礼哉!’遂谢病去。申公、白生独留。王戊稍淫暴,二十年,为薄太后服私奸,削东海、薛郡,乃与吴通谋。二人谏,不听,胥靡之。衣之赭衣,使杵臼雅舂于市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·曹植《酒赋》:“穆生以醴而辞楚,侯嬴感爵而轻身。” 唐·宋之问《梁宣王挽词》:“今日衣冠送,空伤置醴人。” 唐·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:“楚筵辞醴日,梁狱上书辰。” 唐·杜甫《八哀诗·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》:“晚年务置醴,门引申白宾。” 唐·杜甫《壮游》:“曳裾置醴地,奏赋入明光。” 唐·白居易《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》:“为穆先陈醴,招刘共藉糟。” 唐·薛能《冬日写怀》:“设醴徒惭楚,为郎未姓颜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潜师放鱼》:“哀哉若鱼竟坐口,远愧知几穆生醴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最高楼》:“暂忘设醴抽身去,未曾得米弃官归。穆先生,陶县令,是吾师。” 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延接类》:“待人礼衰曰‘醴酒不设’。” 清·吴嘉纪《汪长玉郝乾行过宿陋轩》:“设醴繁华地,看花二十春。” 清·郑燮《玉女摇仙佩·寄呈慎郡王》:“河献征书,楚元设醴,一种风流高致。”


主谓 不再准备甜酒。比喻对人的礼遇较前有减。语出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。及王戊即位,常设,后忘设焉。穆生退曰:‘可以逝矣! 醴酒不设,王之意怠,不去,楚人将绀我于市。’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待人。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 (li)。及王戊即位,常设,后忘设焉。穆生退曰:‘可以逝矣。醴酒不设,王之意怠,不去,楚人将钳我于市。’称疾卧,申公、白生强起之曰:‘独不念先王之德与?今王一旦失小礼,何足至此!’穆生曰:‘易称“知几其神乎! 几者动之微,吉凶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,为道之存故也,今而忽之,是忘道也。忘道之人,胡可与久处? 岂为区区之礼哉?’遂谢病去。申公、白生独留。王戊稍淫暴,二十年,为薄太后服私奸,削东海、薛郡,乃与吴通谋。二人谏,不听,胥靡之,衣之赭衣,使杵臼雅舂于市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时楚元王刘交很礼遇申公、穆生、白生等人,穆生不爱饮酒,元王每次设宴,都特为穆生准备甜酒。等到刘交死后,其子刘戊为楚元王,开始还准备,后来就不准备了。穆生回来说:“可以离开了。醴酒不备,王不再尊重我们,如果不去,楚人会在市上给我施以钳刑 (以铁束颈)。”于是称病,申公、白生去说服他:“怎么不念及先王的恩德?今王只不过有些小小失礼,何必如此呢?”穆生说:“《易经》上说,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。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吉凶,君子应当看到先兆就行动,不再等待观望。先王之所以礼敬我们,是因为有道,现在忽视我们,是忘了道。忘道的人,能与他久处吗?哪里是因为小小礼节呢?”于是称病离去。申公、白生仍然留下。刘戊渐渐淫暴,又与吴通同谋反。申公等劝谏,刘戊不听,判他们有罪,罚他们穿上刑徒的衣服,在市上舂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明察见机,全身远祸; 也以“置醴”等形容蒙受礼遇。

【典形】 楚人钳、楚筵辞醴、辞楚、穆生机、穆生醴、穆逃楚难、申公钳、市钳、忘设醴、畏楚钳、置醴、古人称逝矣、脱楚钳、置醇醴。

【示例】

〔楚人钳〕 宋·陆游《自述》之二:“拙宦虽无齐虏舌,早归亦免楚人钳。”

〔楚筳辞醴〕 唐·杜甫《寄李十二白》:“楚筵辞醴日,梁狱上书辰。”

〔辞楚〕 三国·曹植《酒赋》:“穆生以醴而辞楚, 侯羸感爵而轻身。”

〔穆生机〕 宋·苏轼《元佑元年二月八日朝退》:“寂寞申公谢客时,自言已见穆生机。”

〔穆生醴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潜师放鱼》:“哀哉若鱼竟坐口,远愧知几穆生醴。”

〔穆逃楚难〕 唐·李白 《上崔相百忧章》:“穆逃楚难,邹脱吴灾。见机苦迟,二公所咍。”

〔申公钳〕 宋·陆游《有客》:“方逃申公钳,已取卞和刖。”

〔市钳〕金·元好问《感事》:“瓢饮不甘颜巷乐,市钳真有楚人忧。”

〔忘设醴〕 清·严启煜《留别吴门诸子》:“岂类穆生忘设醴,自伤伍员久吹箫。”

〔畏楚钳〕 宋·陆游《夏夜》:“老人本是山中客,扫迹元非畏楚钳。”

〔置醴〕唐·张说《故开府仪同三司姚文贞公神道碑》:“始则无人让王,承置醴之顾; 终以飞龙利见,延参乘之恩。”


【词语醴酒不设】  成语:醴酒不设汉语词典:醴酒不设

猜你喜欢

  • 扬子瓿

    同“扬雄瓿”。清赵翼《汪文端公殁已数月以诗哭之》诗:“书成扬子瓿,调绝伯牙弦。”

  • 病嗜土炭

    唐.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卷三四《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》:“凡人好辞工书,皆病癖也……吾尝见病心腹人,有思啖土炭嗜酸咸者,不得则大戚。”柳宗元论及爱好之甚者皆成癖,例举好食土炭,也有好酸咸等。后因以为嗜好之

  • 飘茵落溷

    飘:飘落。茵:坐席。溷:粪圈、厕所。花瓣随风飘散,有的飘落在坐席上,有的飘落在粪圈。比喻富贵贫贱不是由必然的因果报应决定的,而是取决于偶然的因素。范缜(约450-约510年),字子真,南乡舞阴(今河南

  • 梦熊罴

    《诗.小雅.斯干》:“吉梦维何,维熊维罴。”又:“大人占之,维熊维罴,男子之祥;维虺维蛇,女子之祥。”郑玄笺:“熊罴在山,阳之祥也,故为生男。”后因以“梦熊罴”为生男吉兆。唐李群玉《哭小女痴儿》诗:“

  • 珠履客

    《史记.春申君列传》:“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,春申君舍之于上舍。赵使欲夸楚,为玳瑁簪,刀剑宝珠玉饰之,请命春申君客。春申君客三千人,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,赵使大愧。”楚人黄歇为楚相,号春申君。有客三

  • 察眉

    《列子.说符》:“晋国苦盗。有郄雍者,能视盗之貌,察其眉睫之间,而得其情。晋侯使视盗,千百无遗一焉。”后因以“察眉”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。唐杜甫《夔府书怀四十韵》:“即事须尝胆,苍生可察眉。”明王

  • 谢家楼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二南朝宋.谢灵运《登池上楼》:“初景革绪风,新阳改故阴。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”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在《登池上楼》诗中描写了谢家楼风光,有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之句。后因用作咏春光的典

  • 乌乌击缶歌

    源见“击缶歌乌乌”。指狂放之歌。宋范成大《大厅后堂南窗负暄》诗:“端如拥褐茅檐下,只欠乌乌击缶歌。”

  • 追风蹑影

    同“追风蹑景”。明梅鼎祚《玉合记.赠处》:“是好马,那竹批双耳,镜夹方瞳,灭没权奇,追风蹑影,小生虽乏鸿章,敢扬骏骑。”见“追风蹑景”。【词语追风蹑影】  成语:追风蹑影汉语大词典:追风蹑影

  • 韩香

    同“韩寿香”。宋周邦彦《风流子》词:“问甚时说与,佳音密耗,寄将秦镜,偷换韩香。”【词语韩香】   汉语大词典:韩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