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篦刮眼膜

金篦刮眼膜

同“金篦刮目”。唐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诗:“金篦刮眼膜,价重百车渠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涅槃经》八:“有盲人为治目,故造诣良医,是时良医,即以金篦刮其眼膜。”《北史·孝行传·张元传》:“及元年十六,其祖丧明三年。元恒忧泣,昼夜读佛经,礼拜以祈福閤。后读《药师经》,见‘盲者得视’之言。遂请七僧,然七灯,七日七夜转《药师经》行道。……如此经七日,其夜梦见一老翁,以金鎞疗其祖目,于梦中喜跃,遂即惊觉,乃遍告家人。三日,祖目果明。”

【今译】 《涅槃经》讲,有盲人为治疗眼病,去看良医,良医就用金篦为他刮除眼膜。南北朝时张元,其祖父因为眼病丧失视力三年,张元十分忧愁,为此请僧人做法事,七天七夜转《药师经》拜求佛祖,夜里梦见一老翁用金篦为其祖父治眼。后来其祖父果然重见光明。金篦是一种形似箭镞的手术刀,古代印度医者用它来刮除病人眼中的翳膜,印度僧人受戒时,将金篦加于眼上,以示刮除无智膜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去除障碍,使心地明净; 也用以形容治疗眼疾。

【典形】 宝篦刮、烦金篦、刮膜篦、刮眼膜、金篦刮膜、金篦刮目、金篦刮眼膜、金篦术、刮膜金篦、金篦开倦眼、眼膜欲刮、尘眼开金篦。

【示例】

〔宝篦刮〕宋·苏舜钦《奉酬公素学士见招》:“病膜谁将宝篦刮,痒背恰得仙人抓。”

〔烦金篦〕 宋·陈与义《留别心老》:“每见眼自明,不复烦金篦。”

〔刮膜篦〕 宋·陆游《醉归》:“禅心每笑弹棋局,道眼长捐刮膜篦。”

〔刮眼膜〕 宋·陆游《赠苏召叟》:“才华刮眼膜,文字愈头风。”

〔金篦刮膜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无实病目》:“金篦刮膜会有时,汤熨取快术诚短。”

〔金篦刮眼膜〕 唐·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:“金篦刮眼膜,价重百车渠。”

〔金篦术〕 唐·刘禹锡《赠眼医婆罗门僧》:“师有金篦术,如何为发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吞鸟

    ①梦吞鸟【词语吞鸟】   汉语大词典:吞鸟

  • 邯郸学步

    比喻摹仿别人不成,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。公孙龙问魏牟,我少学古代圣贤之道,成年后又了解仁义的宗旨,自己以为已经无所不通了。可是在听到庄子高论之后,极觉新奇,不知是自己口才不如他,还是知识不如他。现在我都

  • 牛渚犀

    源见“犀照牛渚”。称用以揭露黑暗或怪异的照明犀火。清 郑鉽《夜光木歌》:“尔胡不学牛渚犀,驱逐鬼怪清鲸鲵?”清黄景仁《登泗上楼》诗:“百灵自掣龟山锁,万怪须然牛渚犀。”【词语牛渚犀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折梅逢使

    源见“陆凯传情”。表示怀念远方亲友。明无名氏《四贤记.分歧》:“相知见招,情投漆胶,愿折梅逢使传音耗。”

  • 携只履

    《五灯会元.初祖菩提达摩祖师》:“达摩端居而逝……葬熊耳山。起塔于定林寺。后三岁,魏 宋云奉使西域回,遇祖(指达摩)于葱岭,见手携只履,翩翩独逝。云问:‘师何往?’祖曰:‘西天去。’”后以“携只履”为

  • 伶伦凤律

    《吕氏春秋.古乐》:“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。伶伦自大夏之西,乃之阮隃之阴。取竹于嶰溪之谷,以生空窍厚钧者,断两节间,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,以为黄钟之宫,吹曰舍少。次制十二筒,以之阮隃之下,听凤皇之鸣,以别

  • 道安

    南朝.梁.释慧皎《高僧传》卷五:“释道安,姓卫氏,常山扶柳人也。家世英儒,早失覆荫,为外兄孔氏所养,年七岁读书,再览能诵,乡邻嗟异。至年十二出家,神性聪敏……至邺,入中寺,遇佛图澄,澄见而嗟叹。”“安

  • 回文

    同“回文诗”。唐王维《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》之一:“遗挂空留壁,回文日覆尘。”【词语回文】   汉语大词典:回文

  • 觉非

    源见“陶令归去来”。表示对往昔的作为或遭遇的悔悟。唐刘商《春日患病》诗:“今日方知命,前身自觉非。不能忧岁计,无限故山薇。”宋苏轼《华山寄子由》诗:“三年无日不思归,梦里还家旋觉非。”【词语觉非】  

  • 李阳老拳

    同“李阳拳”。清袁枚《五人墓》诗:“李阳老拳一挥臂,万手如星撒平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