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铅刀一割

铅刀一割

晋.左思《咏史》:“铅刀贵一割,梦想骋良图。”南朝宋范晔《后汉书.班超传》:“超乃上疏请兵,曰:‘……昔魏绛列国大夫,尚能和辑诸戎;况臣奉大汉之威,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。’”

铅质的刀虽钝,但总能割一次。因以“铅刀一割”比喻才能虽弱,但未尝不可一用。多用于自谦。

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八:“有道士招之曰:‘君气色凝滞,似有重忧,道家以济物为念,盍言其实,或一效铅刀之用乎?’”


主谓 铅质的钝刀,偶然也能割东西。比喻才能虽微薄,有时也能派上用场。语本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搦朽摩钝,铅刀皆能一断。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况臣奉大汉之威,而无~之用乎?”△多用于表示自谦方面。


【典源】 《文选·左思〈咏史八首〉诗》注引 《东观汉记》:“班超上疏曰:‘臣乘圣汉威神,冀效铅刀一割之用。’”《后汉书·班超列传》:“建初三年,…… (班超)乃上疏请兵。曰:‘……昔魏绛列国大夫,尚能和辑诸戎,况臣奉大汉之威,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?

【今译】 后汉时班超上疏请兵平定西域,他说: 自己奉大汉的威德,可以出兵征伐,可以像铅刀一样去割一下。铅刀即铅制的刀,比较软,割一次就会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才能虽然不济,也可用一下,多用于自谦。

【典源】 铅刀、铅刀小试、铅刀一割、铅刀用。

【示例】

〔铅刀〕 唐·骆宾王《上竞州刺史启》:“则铅刀起一割之用,跛鳖致千里之行。”

〔铅刀小试〕 清·黄遵宪《将应顺天试》:“万一铅刀堪小试,可容韫椟便藏诸?”

〔铅刀一割〕 晋·左思《咏史》之一:“铅刀贵一割,梦想骋良图。”

〔铅刀用〕 魏·王粲《从军诗》之四:“虽无铅刀用,庶几奋薄身。”


【词语铅刀一割】  成语:铅刀一割汉语词典:铅刀一割

猜你喜欢

  • 枯鱼衔索

    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枯鱼衔索,几何不蠹。二亲之寿,忽如过隙。”衔:含。索:绳子。原意为串在绳子上的干鱼。后用以比喻存日不多,生命短促。后因用为思念已故双亲之典。北周.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泣风雨

  • 兔辉

    源见“玉兔”。指月光。唐黄颇《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》诗:“虹影迥分银汉上,兔辉全写玉筵中。”【词语兔辉】   汉语大词典:兔辉

  • 一去不返

    《史记.刺客列传》载:荆轲入秦前,燕太子丹和宾客在易水边上为他送行。荆轲前而歌曰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唐代崔颢《黄鹤楼》诗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

  • 一举冲霄

    同“一鸣惊人”。元耶律楚材《和冲霄韵》:“一举冲霄知有日,垂天万里看鹏程。”

  • 国华取印

    曹彬(931-999年)字国华,宋真定灵寿(今属河北)人。在他满周岁时,父母将许多玩具摆在他面前,看他拿那一种。结果,他左手取兵器,右手拿祭器,一会儿又取一印,其它的玩具连一眼也不看。人们都十分惊异。

  • 各得其所

    原指各如其愿,各得所需。神农氏之时,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,招来天下的人民,聚集天下的财货,有无互相交换,然后各自散去,各人都得到所需要的物品。后来泛指每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【出典】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神

  • 当路子

    源见“当路”。有权势居要位的人。三国 魏阮籍《咏怀》诗之十四:“如何当路子,磬折忘所归。”唐杜甫《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》诗:“叹息当路子,干戈尚纵横。”清严允肇《哀淮人》诗:“寄语当路子,闭籴非良谋。

  • 陵谷变

    《诗经.小雅.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,山冢举崩。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《诗.小雅.十月之交》有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”之语,说出了地形的自然变化。后遂用为咏世事或自然变迁之典。唐.崔途《过陶征君隐居》诗

  • 狗尾续

    同“狗尾续貂”。陈毅《南乡子.日内瓦十四国会议协签字》词:“紫貂不用狗尾续,堪说。美军应从远东撤。”

  • 庄姜恨

    《诗经.邶风.燕燕.序》:“《燕燕》,卫庄姜送归妾也”。东汉.郑玄笺:“庄姜无子,陈女戴妫生子名完,庄姜以为己子。庄公薨,完立,而州吁杀之。戴妫于是大归,庄姜远送之于野,作诗见己志。”诗云:“燕燕于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