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沈约瘦”。形容身体日益消瘦。清蒲松龄《为毕振叔和韩履生启》:“若小儿贫如南阮,聊晒犊裩;瘦似清郎,频移革带。”
同“驷马难追”。《魏书.刑罚志》:“何得以非正刑书,施行四海。刑名一失,驷马不追。”见“驷马难追”。《魏书·刑罚志》:“何得以非正刑书,施行四海。刑名一失,~。”【词语驷马不追】 成语:驷马不追汉语
源见“击壤歌”。形容百姓辛勤劳动,生活安定。唐太宗《临层台赋》:“肆黎元于耕凿,一文轨于车书。”清查慎行《恩赐新刻御制诗集》诗:“耕凿万方民击壤,《箫韶》九奏帝垂裳。”【词语耕凿】 汉语大词典:耕
同“柏梁台”。南朝 梁江淹《奏记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齐石即抚,无待巴人之唱;柏台已构,宁俟不才之木。”唐李峤《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》:“今日联章处,犹疑上柏台。”源见“乌府”。指御史台。唐张九龄《酬
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桓温传》:晋桓温北征关中,前秦国君苻健“遣子生、弟雄众数万屯峣柳、愁思塠以距温,遂大战。(苻)生亲自陷阵,杀温将应诞、刘泓,死伤千数。温军力战,生众乃散。(苻)雄又与将军桓冲(温
指季布一句许诺言语比黄金还贵重。后以此典形容严守诺言,言必有信。季布,汉初楚人。楚、汉战争中,为项羽部将,数次围困刘邦。汉朝建立,被刘邦追捕,由朱家通过夏侯婴向刘邦进言,得赦免。为河东(郡地今山西西南
源见“羿射九日”。借指除去祸害,灾难不作。唐段成式《观山灯献徐尚书》诗之一:“道树千花发,扶桑九日移。”
源见“范蠡扁舟”。指太湖。因范蠡泛太湖烟波隐去,故称。宋范仲淹《苏州十景.灵岩寺》诗:“越相烟波空去雁,吴王宫阙半啼猿。”
晋傅玄《短歌行》:“昔君视我,如掌中珠。何意一朝,弃我沟渠!”因以“掌上明珠”比喻极受疼爱的人。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。宋辛弃疾《永遇乐.送陈光宗知县》词:“落魄东归,风流赢得,掌上明珠去。”偏正 比
源见“蓂荚”。借指时日。宋秦观《德清道中还寄子瞻》诗:“旅思摇风斾,归期数月蓂。”【词语月蓂】 汉语大词典:月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