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盐味与酸味相调和。喻指济世的贤臣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窃意二老(太公、伯夷)受文王之养,平居暇日,同堂合席,念王室之如煆,固欲起而救乱;思冠冕之毁裂,又恐因而阶乱。故水火相
汉扬雄《法言.问神》:“谷口郑子真,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,名震于京师。”又《汉书.王贡两龚鲍传》载:谷口郑子真“修身自保,非其服弗服,非其食弗食。成帝时,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,子真遂不诎而终。”
枭(xiāo消)首:古代酷刑之一,砍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示众。此典指秦始皇的母亲——皇太后,宠幸假宦官嫪毐(lào ǎi涝矮),嫪毐叛乱,被秦始皇发令捕捉,砍头悬挂示众。后以此典比喻极刑处死。嫪毐(?—
源见“韫椟待价”。韫,通“蕴”。后因用“蕴匵”指包容,含藏。《后汉书.周兴传》:“蕴匵古今,博物多闻。”【词语蕴匵】 汉语大词典:蕴匵
原指逞口才从事游说,后则泛指信口开河,夸夸其谈,乱发议论。盗跖“从卒九千人,横行天下,侵暴诸侯。”孔子知道后,企图以儒家学说说服他。于是便和颜回、子贡一起去拜见他。听说孔子到来,盗跖大怒,圆睁双目,怒
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谓以次充优。傅尃《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》:“余友高子,近辑《诗徵》:综卅年以来,捃一世之彦,旁求名集,博访通人,去门户之嫌,泯同异之辨……犹恐涉乎标榜,未厌群流;或失精严,转疵竽滥。故
比喻失败之后,重新整顿恢复,以求再起。唐代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连动 人马奔跑时卷起了尘土又向这边跑来了。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,猛扑
同“罗袜生尘”。宋柳永《临江仙引》词之三:“罗袜凌波成旧恨,有谁更赋惊鸿?”
诚,实在,的确。“诚惶诚恐”是封建时代臣下上给皇帝奏章中的常用语。表示对皇帝极其尊敬,实在感到畏惧不安。后也用于含讥讽意味的不安表现。杜诗(?-38年)字君公,河内汲(今河南汲县)人。少有才能,王莽时
同“宋弘不谐”。《古今小说.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:“宋弘守义称高节,黄允休妻骂薄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