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续弦胶”。鸾,凤类之鸟。明谢谠《四喜记.赴试秋闱》:“好心焦,朱弦已断,无计续鸾胶。”
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。形容射术高超。清李渔《赠荆州李雨商太守》诗:“射穿杨叶才兼武,智察秋毫判似神。”
贫穷的时候,就连父母也不认自己的儿子。 这是古人有感于世态炎凉的愤激之语。语出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苏秦曰:嗟乎,贫穷则父母不子,富贵则亲戚畏惧。人生世上,势位富贵,盖可忽乎哉!”《聊斋志异.镜听》
同“泪洒西州”。明徐渭《寄王仲房》诗:“忽感东山人,泪下羊昙珠。”
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恬淡自然的情趣。宋林逋《郊园避暑》诗:“托心时散帙,迟客复携觞。况有陶篱趣,归禽语夕阳。”
一作“黄粱梦”。表现人生荣辱盛衰如梦的思想。唐代李泌《枕中记》:“开元十九年,道者吕翁于邯郸邸舍中值少年卢生,自叹其困,翁操囊中枕授之曰:‘枕此,当令子荣适如意。’生于寐中,娶清河崔氏女,举进士,登甲
各人以自己在某方面的长处,而轻视别人在某方面的不足之处。语出三国.魏文帝《典论.论文》:“夫人善于自见,而文非一体,鲜能备善,是以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.“文人相轻”》:“但我们现
凶年:荒年。 指灾荒的年岁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凶年饥岁,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,壮者散而之四方者,几千人矣。”汉.刘向《新序.杂事》:“凶年饥岁,士糟粕不厌,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。”宋.王安石《诫
京剧《法门寺》中人物名。乃明武宗时专权宦官刘瑾的侍从小太监,剧中写到,当刘瑾让他坐下伴同说话时,他不坐,还奴颜卑膝地说:“奴才站惯了,不想坐。”后以“贾桂”这一形象代表奴性十足的人。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
《韩非子.喻老》:“臣患智之如目也,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。”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。比喻人无自知之明。宋王安石《再用前韵寄蔡天启》:“远求而近违,如目不见睫。”清袁枚《随园随笔.地理之难》:“牧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