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闭阁思过

闭阁思过

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。韩延寿(?-前57年)字长公,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。初为谏大夫,后任颍川、东郡太守,后任左冯翊(即京都地区太守)。有一次,韩延寿到下属的高陵县巡视,看到当地有兄弟二人因分田产争吵而打官司。韩延寿为此感到很伤心。他说:“我担任京城地区的长官,应为全郡百姓树立表率。但我不能宣明教化,训导百姓,以致发生了骨肉间的争执诉讼,既有损于风俗教化,又使县吏、乡官、掌教化的官吏脸上无光。这应由我承担罪责。”于是,韩延寿回到县衙的旅舍,就关上房门,反省自己的过失。后来,打官司的兄弟得知后,都自己剪去头发、脱掉上衣向对方道歉,深感后悔,都自愿把有争议的田产让给对方,表示终生不再争议。后以“闭阁思过”为典,或称颂地方长官以教化治郡,或咏潜心反省。又作“闭门思过。”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6《韩延寿传》3210、3213页:“韩延寿字长公,燕人也,徙杜陵。少为郡文学。……因擢延寿为谏大夫,迁淮阳太守。治甚有名,徙颍川。”“入守左冯翊,满岁称职为真。……行县至高陵,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,曰:‘幸得备位,为郡表率,不能宣明教化,至令民有骨肉争讼,既伤风化,重使贤长吏、啬夫、三老、孝弟受其耻,咎在冯翊,当先退。’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闭阁思过。”“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,此两昆弟深自悔,皆自髡肉袒谢,愿以田相移,终死不敢复争。延寿大喜,开阁延见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书·来敏传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:“自谓能少敦厉薄俗,帅之以义,今既不能,表退职使闭门思愆。” 唐·王维《送李睢阳》:“五谷前熟方可为,下车闭阁君当思。” 宋·徐铉《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……》:“闭门思过谢来客,知恩省分宽离忧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6回:“小仙自知身获重罪,追悔莫及,惟有闭门思过,敬听天命。”


偏正 在房里自我反省。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……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~,一县莫知所为。”△用于反省方面。也作“闭阁自责”。


【词语闭阁思过】  成语:闭阁思过汉语词典:闭阁思过

猜你喜欢

  • 升堂

    源见“升堂入室”。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诫兵》:“仲尼门徒,升堂者七十有二,颜氏居八人焉。”【词语升堂】   汉语大词典:升堂

  • 后浪催前浪

    见〔长江后浪催前浪〕。主谓 比喻新事物更替旧事物,不断发展。宋·文珦《过苕溪》诗:“只看~,当悟新人换旧人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事物发展方面。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来居上。也作“后浪推前浪”。【词语后浪催

  • 庄生丧

    源见“鼓盆”。指丧妻。唐陆龟蒙《记事》诗:“方倾谢公酒,忽值庄生丧。”

  • 分荆

    源见“田家荆合”。喻指兄弟离析不睦。清张大复《梅花草堂集.分关》:“故不如分荆荆枯、存荆荆茂,然后知修让之道也。”【词语分荆】   汉语大词典:分荆

  • 春晖

    源见“寸草春晖”。比喻慈母之恩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寄家书》:“念我曹,还待要报答春晖,克全子道。”【词语春晖】   汉语大词典:春晖

  • 解衣推食

    指项羽派人劝说韩信反叛汉王刘邦,韩信认为刘邦脱衣我穿、让食我吃,我不能背叛他。后以此典比喻慷慨相助、关心生活十分亲切。楚、汉相争时,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扫平齐地后,自称齐王。楚王项羽对韩信接连获胜、扩充

  • 九仪

    《诗.豳风.东山》:“亲结其缡,九十其仪。”毛传:“九十其仪,言多仪也。”后因以“九仪”指聘嫁的仪节。北周庾信《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》:“百两言归,九仪从聘。”【词语九仪】   汉语大词典:九仪

  • 百里才

    西晋.陈寿撰《三国志.蜀书.庞统传》:“先主领荆州,统以从事守耒阳令,在县不治,免官。吴将鲁肃遗先生书曰:‘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处治中、别驾之任(治中和别驾都是州刺史的助理官),始当展其骥足耳’。诸葛

  • 天马

    《史记.大宛列传》:“初,天子发书《易》,曰:‘神马当从西北来。’得乌孙马好,名曰:‘天马’。及得大宛汗血马,益壮,更名乌孙马曰‘西极’,名大宛马曰‘天马’云。……而天子好宛马,使者相望于道。”汉武帝

  • 蔡邕专汉史

    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下《蔡邕传》:“邕前在东观,与卢植、韩说等撰补《后汉记》,会遭事流离,不及得成,因上书自陈,奏其所著十意(唐.李贤注:“犹《前书》十志也”),分别首目,连置章左。”“其撰集汉事,未见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