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防微杜渐

防微杜渐

原作杜渐防萌,指防范坏事要从微小处开始,以杜绝其蔓延滋长。丁鸿(?-94年),字孝公,颖川定陵(今河南郾城)人,父丁綝,从光武帝刘秀定天下,封定陵新安乡侯。鸿少从桓荣受欧阳尚书,章帝时,与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白虎观,先后任太常、司徒等职。和帝时,窦太后临朝称制,窦宪兄弟专擅朝政,丁鸿借日食上书和帝,要求和帝亲理政事,防微杜渐,以杜绝外戚专权的恶劣倾向。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,收缴窦宪大将军印绶。窦宪自杀,汉和帝重新掌握了政权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37第1266、1267页《丁鸿传》:“今大将军虽欲敕身自约,不敢僭差,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,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,求通待报,虽奉符玺,受台敕,不敢便去,久者至数十日。背王室,向私门,此乃上威损,下权盛也。人道悖于下,效验见于天……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销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袁枢《通鉴纪事本末》卷14《赵魏乱中原》:“请速屏障胡,去单于号,以防微杜渐。” 《元史·张桢传》: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。”


并列 渐,事物发生的开端。当错误或坏事刚冒头时,就加以制止,不让其发展。语本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消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在品质问题上,必须~。”△多用于防止错误、坏事发展。→杜渐防萌 防患未然 曲突徙薪未雨绸缪 ↔临阵磨枪 积重难返 贼走关门。也作“杜渐防微”、“防萌杜渐”、“防微杜衅”、“防微虑萌”、“慎防杜渐”。


解释在错误或坏事刚萌发时,就加以制止,不使其发展。

出处宋书·吴喜传》:“且欲防微杜渐,忧在未萌。”

吴喜(426—471),南朝宋时临安人。吴喜从小就读了不少书,将军沈演之要他抄写有关皇帝言行举止的起居注,吴喜一口气抄完后竟能顺利地背诵出来。沈演之曾经写好表章准备上奏给皇帝,但临上奏前丢失了稿本,非常着急。吴喜曾经见过一次这个奏章,于是马上把表章默写出来,没有一点错漏。因为这些事,沈演之非常器重他,经常向皇帝推荐。

宋明帝即位后,四方反叛,东部尤其厉害。吴喜请求带精兵三百东征,明帝大喜,封其为建武将军。吴喜东征大捷,随后又率部南征,再获大胜。吴喜精通兵法,征战有功,屡被封赏,担任了许多要职。宋明帝重病之后,担心吴喜功高名大,将来不能扶助幼主,就将他赐死。

吴喜死前一天,宋明帝给几位重臣发布了一份诏书,罗列了吴喜的很多罪状。诏书说:“吴喜出身卑贱贫寒,从小替人跑腿,所以能言善辩,妄行欺诈,轻佻狡媚,诡计多端。吴喜依仗主上恩宠,假借朝廷威望,玩弄权术,结交士人,邀取人心,结党营私,实为国家的祸害。吴喜的罪恶深重如山,纵使他以前有功劳,也不足以抵消这些罪恶。再说如果打算防范错误,就应当在事情未萌生之前就加以考虑。你们是国家重臣,如何处置吴喜应当同你们商量。我打算明天给他发一份诏书,对他严加责备,让他自我了断,不知你们意下如何?”这样一来,处死吴喜就成了大家商议的结果,理由就显得比较充分了。

例句

腐败现象极具腐蚀性与传播性,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,防微杜渐,那些细微的苗头最终会酿成民族衰亡的大祸。


【词语防微杜渐】  成语:防微杜渐汉语词典:防微杜渐

猜你喜欢

  • 射雀

    晋.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。贺使羿射雀。羿曰:‘生之乎?杀之乎?’贺曰:‘射其左目。’羿引弓射之,误中右目。羿抑(俯)首而愧,终身不忘。故羿之善射,至今称之。”后羿善射,他射雀左目

  • 鸥社同盟

    源见“鸥鹭忘机”。谓与鸥鸟结社相约为友。比喻隐逸。宋刘克庄《挽林计院》诗之二:“鸥社同盟少,蟆陵会哭谁?”

  • 空谷

    源见“白驹空谷”。空旷幽深的山谷。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。《晋书.龚玄之传》:“夫哲王御世,必搜扬幽隐。故空谷流絷维之咏,丘园旅束帛之观。”【词语空谷】   汉语大词典:空谷

  • 移宫

    晚明三案之一。泰昌元年(1620年),明光宗死,其子朱由校(熹宗,年号天启,1620——1627年在位)当立,抚养他的李选侍(光宗宠妃)与心腹宦官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的机会,把持朝政,便据占乾清宫,不

  • 学究天人

    《梁书.钟嵘传》:“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,体沈郁之幽思,文丽日月,学究天人。”究,研究。天人,天道、人事。形容人的学识渊博,有关天道、人事方面的学问皆通晓。后因以“学究天人”作为形容知识渊博的人之典故

  • 倚柱惊雷

    源见“未惊雷破柱”。谓雷声轰鸣,使人震惊。北周庾信《奉和赵王喜雨》:“投壶欲起电,倚柱稍惊雷。”

  • 若敖魂

    同“若敖鬼”。唐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朝争屈原草,庙馁若敖魂。”

  • 黄帝乐

    源见“洞庭张乐”。指黄帝的《咸池》古乐,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最上乘之乐。泛指盛大而德行完备之乐。宋陈与义《居夷行》诗:“洞庭叶稀秋声歇,黄帝乐罢川杲杲。”

  • 祸从口出

    祸多因说话不慎而生。晋代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见“祸从口出,患从口入”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再来一次》:“在这样‘~’之秋,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。”【词语祸从口出】  成语:祸从口出

  • 馔玉炊珠

    同“馔玉炊金”。清赵翼《余既答稚存黄金之嘲乃又有诗来索战再作长句报之》:“更置循王田租六十四万斛,听君馔玉炊珠果其腹。”见“馔玉炊金”。【词语馔玉炊珠】  成语:馔玉炊珠汉语大词典:馔玉炊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