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记.刺客列传.荆轲传》:“荆轲既至燕,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。荆轲嗜酒,日与狗屠与高渐离饮于燕市,酒酣以往,高渐离击筑,荆卿和而歌于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战国末年,侠士荆轲与高
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(伍)奢闻员不来,曰:‘楚君大夫其旰食乎!’”杜预注:“将有吴忧,不得早食。”南朝.陈.徐陵《陈文皇帝哀册文》:“勤民听政,昃食宵衣。”旰食,晚食,指事情忙碌不能按时吃饭。“昃
丸鼓:连续投掷铜丸击鼓,形成节拍不同的鼓声。典出自《汉书·史丹传》。史丹字君仲,原是鲁国(今山东曲阜)人,后迁移到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。在汉元帝当太子时,史丹因父亲史高(任汉宣帝朝的大司马车骑将军)
源见“剪发待宾”。谓妇人贤明。明汪廷讷《狮吼记.叙别》:“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,却少剉荐之风。”【词语剉荐】 汉语大词典:剉荐
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指孝养父母。斒孄,同“斑斓”。古本戏曲丛刊《三桂记.荣赠》:“但图朱紫之荣,久失斒孄之养。”
禹、汤:夏商两朝开国的圣君。罪己:有过失能归罪自己。勃:兴起貌。 夏禹商汤有过能责罚自己,故两朝政事蒸蒸日上。语出《左传.庄公十一年》:“禹汤罪己,其兴也勃焉。”晋.傅玄《傅子.正心》:“立德之本,
源见“奉扬仁风”。谓地方官行使德政。唐张说《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》诗:“扇逐仁风转,车随淋雨流。”
源见“不学面墙”。指面对墙壁而立,一无所见。比喻不学习。《晋书.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“古今成败,不可不知,退朝之暇,念观典籍,面墙而立,不成人也。”主谓 面对墙壁站着,什么也看不见。比喻不学无术,一无
《三国志.魏书.阮瑀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文士传》曰:“太祖雅闻瑀名,辟之,不应,连见偪(逼)促,乃逃入山中。太祖使人焚山,得瑀,送至,召入。”三国时,曹操极为重视发现并使用人才。他听说阮瑀才能出众,就想聘
遵照旧的习惯和规章不改变。《汉书.冯立传》:“大冯君,小冯君,兄弟继踵相因循,聪明贤知惠吏民。”今多用为贬义,意为墨守成规,不求革新。如“因循守旧”。【词语因循】 汉语大词典:因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