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雀屏中选

雀屏中选

雀屏:绘有孔雀的门屏。比喻被选中为婿。亦作“金屏之选”。出自唐高祖皇后窦氏的事迹。窦氏,京兆始平(今陕西省兴平县南)人。其父为隋定州总管窦毅,母为北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。窦毅为了给女儿寻找贤夫,便于门屏画二孔雀,并暗中规定,凡有求婚者先给两支箭,如能射中孔雀眼睛,便将女儿嫁之。众多求婚者都没有达到此条件。李渊来到后却以两支箭各射中孔雀一目。窦毅遂将女儿嫁给了李渊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51《后妃上·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》2163页:“(窦)毅闻之,谓长公主曰:‘此女才貌如此,不可妄以许人,当为求贤夫。’乃于门屏画二孔雀,诸公子有求婚者,辄与两箭射之,潜约日中目者许之。前后数十辈莫能中。高祖后至,两发各中一目。毅大悦,遂归于我帝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甫《李监宅》:“屏开金孔雀,褥隐绣芙蓉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倚青鸾玉镜妆成,对孔雀金屏中选。” 明末清初·天花藏主人《玉支矶》4回:“采葑三诗,孩儿之雀屏也。长孙无忝三诗,虽一时被逼,出于无心,而恰中凤目,孩儿已暗暗卜天心之有属矣。” 同上书5回:“今不意采葑三咏,又暗中屏雀,父女同心。” 明末清初·天花藏主人《两交婚》11回:“辛祭酒见甘颐年少多才,久矣中金屏之选,只因女儿再三叮嘱,故缩口不开,然而私心惟恐有失。”


主谓 雀屏,绘有孔雀图案的门屏。旧时把选中为女婿的人称为“雀屏中选”,后用来比喻选得佳婿或求婚被允。语本《旧唐书·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》:“(窦毅)谓长公主曰:‘此女(指窦后)才貌如此,不可妄以许人,当为求贤夫。’乃于门屏画二孔雀,诸公子有求婚者,辄与两箭射之,潜约中目者许之。前后数十辈莫能中。高祖(李渊)后至,两发各中一目。毅大悦,遂归于我帝。”意为高祖李渊因射中孔雀而得窦后为妻。→坦腹东床。也作“雀屏中目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旧唐书·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》:“ (窦后父) 毅闻之,谓长公主曰:‘此女才貌如此,不可妄以许人,当为求贤夫。’乃于门屏画二孔雀,诸公子有求婚者,辄与两箭射之,潜约中目者许之。前后数十辈莫能中,高祖后至,两发各中一目。毅大悦,遂归于我帝。”

【今译】 唐高祖 (李渊) 皇后窦氏小时聪明伶俐,才貌双全。窦后的父亲窦毅对他的母亲长公主说:“这孩子才貌这样好,不能随便许婚,应当为她找个好丈夫。”于是窦毅在门前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,凡是有来求婚的公子,都给两支箭让他射,暗定谁射中孔雀的眼睛,就把女儿嫁给谁。前后求婚的有几十人,都没能射中,李渊也去求婚,两支箭各射中一目,窦毅非常高兴,就把女儿许配给李渊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选婿。

【典形】 金屏中选、孔雀屏风、屏开金孔雀、中雀、中雀金屏。

【示例】

〔金屏中选〕 明 · 汤显祖 《紫钗记》:“倚青鸾玉镜妆成,对孔雀金屏中选。”

〔孔雀屏风〕 明 · 汤显祖 《牡丹亭》:“无端雀角土牢中,是什么孔雀屏风?”

〔屏开金孔雀〕 唐·杜甫《李监宅》:“屏开金孔雀,褥隐绣芙蓉。”

〔中雀〕 元·郑德辉《倩女离魂》:“俺本是乘鸾艳质,他须有中雀丰标。”

〔中雀金屏〕 明 · 汤显祖 《紫钗记》:“曾中雀金屏,你是个入彀英雄爱先逞。”


【词语雀屏中选】  成语:雀屏中选汉语词典:雀屏中选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礼归纶氏

    《后汉书.李膺传》:“李膺字元礼,颍川襄城人也……转护乌桓校尉。鲜卑数犯塞,膺常蒙矢石,每破走之,虏甚惮慑。以公事免官,还居纶氏,教授常千人。”东汉.李膺字元礼,因事免官,便回到颍阳(即纶氏)去教书。

  • 斩蛇起义

    源见“赤帝子”。喻刘邦起事推翻暴秦。《水浒传》五九回:“三日之内,早望见那座山,乃是昔日汉高祖斩蛇起义之处。”

  • 雨卧风餐

    唐杜甫《舟中》诗:“风餐江柳下,雨卧驿楼边。”风口处吃饭,雨地里住宿。形容生活飘泊无定。宋杨万里《早炊童家店》诗:“不辞雨卧风餐里,可惜橙黄橘绿时。”并列 在雨地里住宿,在风里吃饭。形容旅途艰辛或生活

  • 辅牙相倚

    同“辅车相依”。《新唐书.李正己传》:“本名怀玉,至是赐今名,遂有淄、青、齐、海、登、莱、沂、密、德、棣十州,与田承嗣、薛嵩、李宝臣、梁崇义辅牙相倚。”主谓 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。比喻关系紧密利害攸关。

  • 平生不作皱眉事,世上应无切齿人

    皱眉:蹙紧双眉,形容忧虑的样子。切齿:形容仇恨的样子。 一生不做亏损人的事,世上就不会有仇恨自己的人。语出宋.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》卷二二引《复斋漫录》:“邵尧夫居洛四十年,安贫乐道,自云未尝皱眉

  • 易牙蒸子

    易牙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宠臣,善于调味,传说他曾杀了儿子蒸好后给齐桓公吃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至于味,天下期于易牙。”《韩非子.二柄》:“桓公好味,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。”《史记.齐大公世家》:“管仲病,桓

  • 文身

    在皮肤上涂画文采图形,原是图腾的标志。我国古代东方和南方的一些民族有“文身”的习俗。《礼记.王制》:“东方曰夷,被发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”《左传.哀公七年》:“断发文身,裸以为饰,岂礼也哉?”《穀梁传

  • 洛下同盟

    源见“洛阳耆英会”。泛指会集一起彼此相知的老年朋友。宋刘克庄《念奴娇.六和》词:“捡点洛下同盟,萧疏甚,白发戴花人几?”

  • 团扇郎

    《乐府诗集》卷四十五《团扇郎》题解引《古今乐录》:“《团扇郎》歌者,晋中书令王珉,捉白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,情好甚笃。嫂捶挞婢过苦,王东亭闻而止之。芳姿素善歌,嫂令歌一曲当赦之。应声歌曰:‘白团扇,辛

  • 北门管键

    见“北门锁钥”。唐·陆贽《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》:“扼东牧之咽喉,控北门之管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