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雄鸡断尾

雄鸡断尾

左传.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宾孟适郊,见雄鸡自断其尾。问之,侍者曰:‘自惮其牺也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畏其为牺牲奉宗庙,故自残毁。”

春秋时,宾孟看到有雄鸡自断其尾,人们以为鸡是由于怕充当祭品而自毁。后用为物以美而致灾,或以其戕求生存的典故。

唐.白居易《答桐花》:“雄鸡自断尾,不愿为牺牲。”宋.苏轼《僧爽白鸡》诗:“断尾雄鸡本畏烹,年来听法半修行。”


主谓 原指雄鸡怕做祭祀的牺牲品,故自残毁。后用以比喻人怕被杀而自杀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宾孟适郊,见雄鸡自断其尾。问之,侍者曰:‘自惮其牺也。’”△常用于描写自我残毁。也作“断尾雄鸡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宾孟适郊,见雄鸡自断其尾。问之,侍者曰:‘自惮其牺也。’”晋·杜预注:“畏其为牺牲奉宗庙,故自残毁。”

【今译】 周景王时,宾孟来到郊外,见有雄鸡自己把尾巴弄断。问侍者,侍者说:“它害怕拿它当祭品去祭祀宗庙,所以自己弄断尾巴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因忧谗畏讥,自我隐晦,甘于无用。

【典形】 宾孟鸡、惮牺鸡、断尾、断尾雄鸡、雄鸡断尾、断尾鸡、雄鸡惮为牺。

【示例】

〔宾孟鸡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李斯犬在难成虎,宾孟鸡全岂似鸾。”

〔惮牺鸡〕 清·程先贞《杂诗》:“请看惮牺鸡,不遣羽毛歆。”

〔断尾〕 清·钱谦益《狱中杂诗》之五:“惮往鸡群看断尾,谋新鼠穴梦乘车。”

〔断尾雄鸡〕 宋·苏轼《盐官绝句·僧爽白鸡》:“断尾雄鸡本畏烹,年来听法伴修行。”

〔雄鸡断尾〕 清· 王士禛《送宗梅岑归淮南》:“雄鸡能断尾,野鹤讵乘轩。”


【词语雄鸡断尾】  成语:雄鸡断尾汉语词典:雄鸡断尾

猜你喜欢

  • 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

    蜗角:蜗牛的触角。蝇头:苍蝇的头。 比喻微不足道枉费精神的名和利。语出宋.苏轼《满庭芳》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着甚干忙。”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四本三折: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拆鸳鸯在两下里。”

  • 楮叶莫辨

    《韩非子.喻老》:“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(象,指用象牙;楮,音chǔ),三年而成。丰杀茎柯,毫芒繁泽,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。”韩非用此例原意在说明,不乘天地之资,不随自然之道,单凭个人努力,其结

  • 高阳伴

    同“高阳伴侣”。唐张贲《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》:“今朝偶得高阳伴,从放山翁醉似泥。”

  • 大耳翁

    同“大耳儿”。晋常璩《华阳国志.刘先主志》:“公曰:‘大耳翁未之觉也。’”【词语大耳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大耳翁

  • 胸无城府

    《宋史.傅尧俞传》:“尧俞厚重言寡,遇人不设城府,人自不忍欺。”后以“胸无城府”喻指为人胸怀坦荡,不用心机。清 掌生氏《长安看花记.秋芙传》:“其为人胸无城府,坦易可交。”陈毅《哭叶军长希夷同志》诗:

  • 畏龙

    源见“叶公好龙”。比喻表面爱某种事物,实际害怕这种事物。南朝 梁萧统《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》:“又爱贤之情,与时而笃,冀同市骏,庶匪畏龙。”【词语畏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畏龙

  • 曲突计

    同“曲突谋”。清王闿运《独行谣三十章赠示邓辅纶》诗:“乡使并全力,武宣扫无馀。置此曲突计,焦头赏曾胡。”

  • 齿学

    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,唯世子而已,其齿于学之谓也。”因以“齿学”指太子入学,不敢居人之前,与公卿之子以年龄大小为序,以示谦卑。唐吴兢《贞观政要.尊敬师傅》:“臣闻郊迎四方,孟侯所以

  • 卢米

    源见“八米卢郎”。喻指文才极高。唐李商隐《祭长安杨郎中文》:“孙金、卢米,百赋千诗,桂林昆峤,一片一枝。”【词语卢米】   汉语大词典:卢米

  • 犬牙相接

    见“犬牙交错”。【词语犬牙相接】  成语:犬牙相接汉语大词典:犬牙相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