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雪夜入蔡州

雪夜入蔡州

典出唐李愬(sù诉)事迹。亦称“入蔡奇兵”。用以称扬将领之足智多谋,或表示破敌立功的雄心壮志。李愬(773-821年),陇右临洮(今甘肃临洮)人。唐名将李晟之子,有谋略,善骑射。以父荫出仕,初授太常寺协律郎,历任右庶子、少府监、左庶子、坊、晋二州刺史等职。宪宗元和九年(814年),淮西吴元济反叛,唐廷出兵讨伐,屡招败绩。这时,愬上表皇帝,自求参战,被授为隋、唐、邓节度使。他到任后,推诚待人,抚恤士卒,信用降将,搜集敌情,为讨吴作了充分准备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十月,李愬乘吴元济不备,突出奇兵,袭击吴元济的根本重地蔡州。出兵之日,天色阴晦,雨雪不止,大风把旌旗都刮裂了,马冻得不能跳跃,不少士兵抱着兵器冻僵而死。诸将问兵去何地,李愬回答说:“攻入蔡州捉拿吴元济”,众人皆大惊失色。半夜,雪下得更大,十人中就有二、三人冻死。行到蔡州附近,见有鹅鸭池,李愬让人把鹅鸭都惊扰起来,以掩盖行军的声音。叛军以为有险地可守,又是大风天,故毫无警戒之心,竟无一人知觉官军已至。李愬部将率先登城,尽杀守门军士。至天明时,雪停了,李愬部队已攻至吴元济的外宅。有人告诉吴元济,城已被攻陷,他还不以为然地说:“是驻守洄曲的兵丁回来取寒衣的吧?”。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133《李愬传》3680页:“由是愬乘其无备,十月,将袭蔡州。……是日,阴晦雨雪,大风裂旗旆,马慄而不能跃,士卒苦寒,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。……诸将请所止,愬曰:‘入蔡州取吴元济也。’诸将失色。…自张柴行七十里,比至悬瓠城,夜半,雪愈甚。近城有鹅鸭池,愬令惊击之,以杂其声。贼恃吴房、朗山之固,晏然无一人知者。李祐、李忠义坎墉而先登,敢锐者从之,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,留击柝(tuò拓)者。黎明,雪亦止,愬入,止元济外宅。蔡吏告元济曰:‘城已陷矣。’元济曰:‘是洄曲子弟归求寒衣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大雪青州道上》:“君不是淮西李侍中,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。” 宋·辛弃疾《苏武慢·雪》:“回首驱羊旧节,入蔡奇兵,等闲陈迹。” 宋·陆游《雪中作》:“已忘作赋游梁苑,但忆衔枚入蔡州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旧唐书·李愬传》:“愬乘其无备,十月,将袭蔡州。……是日,阴晦而雪,大风裂旆,马慄而不能跃,士卒苦寒,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。……诸将请所止,愬曰:‘入蔡州取吴元济也。’……自张柴行七十里,比至悬瓠城,夜半,雪愈甚。近城有鹅鸭池,愬令惊击之,以杂其声。贼恃吴房,朗山之固,晏然无一人知者。李祐、李忠义坎墉而先登,敢锐者从之,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,留击柝者。黎明,雪亦止,愬入,止元济外宅,蔡吏告元济曰:‘城已陷矣。’”《新唐书·李愬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唐代李愬乘叛将吴元济疏于防备,准备袭击蔡州。出兵当天,天阴下雪,大风刮裂旌旗,马冻得不能跳跃,士兵不少人冻僵而死。诸将问去何处,李愬说:“攻入蔡州捉吴元济。”半夜,雪更大,蔡州城附近有鹅鸭池,李愬命令把鹅鸭打惊起来,混杂行军的声音。叛军以为有险地可守,没一个人发觉。李愬部将登城攻入,至天黎明,李愬已攻至吴元济外宅,这时吴元济才知道李愬军已经入城,只好投降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扬将领足智多谋; 或用以表现怀有雄心壮志,希望破敌立功。

【典形】 蔡州鹅鸭、将军半夜鹅、入蔡、入蔡奇兵、衔枚入蔡州、雪夜鹅鸣、夜入蔡州、鹅鸭喧夜半、入蔡缚

贼、鹅池雪、袭蔡州。

【示例】

〔蔡州鹅鸭〕 元·萨都拉《就用韵赠铁将军》:“蔡州鹅鸭持元济,滹沱马渡悲王郎。”

〔将军半夜鹅〕 元·傅若金 《上蔡》:“徒怜丞相东门犬,犹忆将军半夜鹅。”

〔入蔡〕 宋·苏轼《和刘景文雪》:“那堪李常侍,入蔡夜衔枚。”

〔入蔡奇兵〕 宋·辛弃疾《苏武慢·雪》:“回首驱羊旧节,入蔡奇兵,等闲陈迹。”

〔衔枚入蔡州〕 宋·陆游 《雪中作》:“已忘作赋游梁苑,但忆衔枚入蔡州。”

〔雪夜鹅鸣〕 宋·李刘《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启》:“风声鹤唳,不但平淮; 雪夜鹅鸣,更观擒蔡。”

〔夜入蔡州〕宋·苏轼《大雪青州道上》:“君不是淮西李侍中,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鸮音

    《诗.豳风.鸱鸮》:“予室翘翘,风雨所漂摇,予维音哓哓。”小序曰:“《鸱鸮》,周公救乱也。”后因以“鸮音”指辛勤谨慎,努力巩固政权。柳亚子《四月二十五日》诗之三:“辛苦鸮音还粤地,猖狂狼子胁秦封。”【

  • 坠溷飘茵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。《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》卷二:“真阿怜,在磨房,自悲自苦。念人生,无定住,坠溷飘茵。贫为奴,富为主,任意欺凌。”见“坠茵落溷”。《廿世纪女界文明灯弹劾》卷2:“

  • 一溜烟

    形容跑得很快。元代无名氏《阀阅舞射柳蕤丸记》第三折:“骑不的劣马,不好扯硬弓,听的厮杀,拽起衣服,往帐房里则一溜烟。”偏正 形容跑得极快。《红楼梦》105回:“那些亲友听见,就~如飞的出去了。”※溜,

  • 蜀国鹃啼

    同“蜀帝啼鹃”。叶玉森《消息》诗:“昆仑狮吼征奇梦,蜀国鹃啼惜幻身。”

  • 玉楼有记

    同“玉楼受召”。黄忏华《亡友恩仲穆哀辞》:“玉楼应有记,走笔动仙曹。”

  • 荆笔杨板

    晋时楚王司马玮与杨骏专权,诏书悉出其手,民谣讥之。《晋书.五行志》:“其时又有童谣曰:‘二月末,三月初,荆笔杨板行诏书,宫中大马几作驴。’”荆,指楚王;杨,指杨骏;宫中大马,指晋惠帝司马衷。板:诏板,

  • 马上公

    源见“马上得天下”。指刘邦。宋文天祥《乐庵老人刘氏墓志铭》:“贾(陆贾)艰难嬴 项间,从马上公为客,一再使越,崎岖万里。”【词语马上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马上公

  • 行尸走肉

    喻庸碌无能,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.后汉》:“(任末)临终诫曰:‘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’”并列 行尸,走动的尸体。走肉,会走动,但没有灵魂的肉体。比喻人

  • 司马树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晋大司马桓温所植之柳树。后以喻时光流逝,年华易失。明高启《题黄大痴天池石辟图》诗:“汉南已老司马树,岘首已仆羊公碑。”【词语司马树】   汉语大词典:司马树

  • 老冯唐

    源见“冯唐易老”。泛指生不逢时,命运不好或年已衰老之人。宋陆游《午晴试笔》诗:“此去得非穷李广,向来原是老冯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