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 楚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载: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,说玉为人“体貌闲丽,口多微辞,又性好色”,宋玉否认,并说:“天下之佳人,莫若楚国,楚国之丽者,莫若臣里,臣里之美者,莫若臣东家之子。东家之子,增之一
同“日食万钱”。清李渔《行路难》诗:“长夜为欢之怪迟,万钱一食非无见。”
源见“林宗折巾”。指摹仿名士的高雅。《晋书.戴逵传》:“美西施而学其颦眉,慕有道而折其巾角。”
源见“乞墦”。指不顾廉耻向人乞求。清李渔《连城璧.乞儿行好事》:“这等说,除非做齐人乞食的故事,方可必得,只怕你没有这副面皮。”
源见“吊鹤”。借指吊唁贤母。唐李商隐《过姚孝子庐偶书》诗:“鱼因感姜出,鹤为吊陶来。”
见〔日间不作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〕。
笏(hù护),古代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的板子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。用笏来打击奸臣,则出自唐段秀实之事迹。亦称“夺笏击贼”。段秀实(719-783年),字成公,陇州(qiān千
源见“潘岳悼亡”。哀伤妻亡。唐李商隐《过招国李家南园》诗之一:“潘岳无妻客为愁,新人来坐旧妆楼。”按,李商隐有丧妻之痛,以潘岳自况。
源见“陆凯传情”。指为远方亲友传信之人。宋朱敦儒《念奴娇》词:“寄驿人遥,和羹心在,忍使芳尘歇。东风寂寞,可怜谁为攀折!”
《左传.襄公十八年》:“齐师夜遁……邢伯告中行伯曰:‘有班马之声,齐师其遁。’”注:“班,别也。”春秋战国时,晋、齐交战。晋国大臣邢伯对中行伯说:听到齐军的马叫,齐国军队一定是夜里撤走了。班马指离群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