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香火因缘

香火因缘

香火:旧时迷信,供奉神佛用的香和蜡烛。因缘:佛家语,即缘分。古时结盟须设香案,点燃香烛向神发誓。佛家因此称彼此意气契合为“香火因缘”,表示前世就已结盟好。后用以形容情意深切,相爱至深。陆法和,北齐人,会道术,能未卜先知,隐居于江陵百里州(今湖北江陵)。侯景之乱时,帮助梁湘东王打败并捉住了侯景的部下沈约。梁元帝任命他为都督郢州刺史,部曲数千人。元帝败灭后,陆法和进入齐朝,自号荆山居士。他在身体无病时就告诉弟子们自己的死期,到时果然死去。梁元帝时,陆法和在江夏(今湖北云梦)招兵造船,打算攻打襄阳(今湖北襄樊),进入武关(今陕西丹凤东南),梁元帝派人阻止他。陆法和说:“我是求佛的人,还不曾想追求梵天王坐处,怎会打算坐王位?只是空王佛所和你有前世的缘分,看到你将有灾祸到来,特意来救援你罢了。”

【出典】:

北齐书·陆法和传》卷32,430页“法和曰:‘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。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见主人应有报至,故求援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白居易《喜照、密、闭、实四上人见过》:“臭帑世界终须出,香火因缘久愿同。” 清·袁牧《随园书牍·答明我斋参领书》:“倘非陆法和所谓的前生有香火因缘者,何能如是。”


偏正 指彼此意气契合的缘分。香火,敬神时点燃的香烛。因缘,佛家语。意为因此物而生彼物是因,此物缘彼物而成为缘。语出《北齐书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 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~,见主人应有报至,故求援耳。”李劼人《大波》:“现在军中许多中下级军官,大抵都是我所招考训练而成就,不说师生关系,多少总有点~罢? 何况第三十一、二标各营,还是在我手上扩充的。”△多用于缘分方面。


【词语香火因缘】  成语:香火因缘汉语词典:香火因缘

猜你喜欢

  • 梁鸿五噫

    东汉隐士梁鸿,过京都洛阳,见宫殿巍峨,感叹耗费了巨大民力,因作《五噫之歌》。《后汉书.梁鸿传》:“因东出关,过京师,作《五噫之歌》曰:‘陟彼北芒兮,噫!顾览帝京兮,噫!宫室崔嵬兮,噫!人之劬劳兮,噫!

  • 砺带河山

    同“河山带砺”。明唐顺之《皇陵行》:“已闻帝王自有真,更说南阳多贵人。戈矛貔虎三千士,砺带河山十八臣。”见“河山带厉”。明·唐顺之《皇陵行》:“戈矛貔虎三千士,~十八臣。”【词语砺带河山】  成语:砺

  • 糟糠不厌

    糟糠:旧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糠皮等粗劣食物。厌( ㄧㄢ yān ):足。 就连糟糠之类食物也常感不足。 形容穷困到极点。语出《战国策.韩策八》:“一岁一收,民不厌糟糠。”后多引作〔糟糠不厌〕。《

  • 浃日

    十日。浃,周匝,自甲至癸,周匝十日,谓之“浃日”。《国语.楚语下》:“远不过三月,近不过浃日。”【词语浃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浃日

  • 列子居郑圃

    《列子.天瑞篇》:“子列子居郑圃,四十年人无识者。国君卿大夫视之,犹众庶也。”战国时,列御寇隐居在郑国的一个果菜园子里,四十年无人知晓。后用为咏隐士之典。唐.李白《赠张公洲革处士》诗:“列子居郑圃,不

  • 车如流水,马如龙

    《后汉书.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,仓头衣绿褠(注:褠,即臂衣,称臂韝,缚左右小臂,以便于事),领袖正白,顾视御者,不及远矣。”“车如流水,马如龙”,是形容往

  • 三年不窥园

    源见“目不窥园”。形容专心苦学。元马祖常《壮游八十韵》:“三年不窥园,自谓五经笥。”偏正 窥,从小孔或缝隙处看。园,园圃,园圃里的景色。三年没向园子看过一眼。形容专心苦学。语出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少

  • 不食武昌鱼

    《三国志.陆凯传》载:三国 吴嗣主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,丞相陆凯进谏,疏中引童谣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。”后用为怀恋故土的典故。明何景明《送卫进士推武昌》诗:“此去且随彭蠡雁,何须不食武昌鱼?”【典

  • 骢马使

    源见“避骢马”。指侍御史。唐张南史《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》诗:“聊听骢马使,却就紫阳仙。”《红楼梦》一〇五回回目:“锦衣军查抄宁国府,骢马使弹劾平安州。”【词语骢马使】   汉语大词典:骢马使

  • 席上珍

    《礼记.儒行》:“哀公命席,孔子侍曰:‘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,夙夜强学以待问,怀忠信以待举,力行以待取,其自立有如此者。”孔子曾经说,有德才的儒士好比是草席上的宝玉,等待人来聘用。后遂用为赞美受人尊重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