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马援铜柱

马援铜柱

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峤南悉平。”唐李贤注引《广州记》:“援到交阯,立铜柱,为汉之极界也。”事又见《南史.夷貊上》。

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,封伏波将军。他在交阯立二铜柱,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。后因用为咏马援功绩之典。

唐.杜甫《渚将五首》其四:“回首扶桑铜柱标,冥冥气祲未全销。”

又《送容州中丞赴镇》:“莫教铜柱北,空说马将军。”李瀚《蒙求》:“伏波标柱,博望寻河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后汉书·马援列传》注引《广州记》 曰:“ (马) 援到交阯,立铜柱,为汉之极界也。” 《水经注·温水注》引《林邑记》曰:“建武十九年,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,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阯,在边界上树立两根铜柱,作为汉与南方外国的疆界标志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将领征战边地建功。

【典形】 伏波铜柱、汉将柱、汉柱、马援铜柱、马援柱、马柱、铜标、铜留铸柱、铜柱、铜柱标、铁柱成千古、云深铜柱、铜柱勋高、铜柱伏波。

【示例】

〔伏波铜柱〕 唐·李白《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》:“灿星辰而增辉,挂文字而不灭,虽汉家金茎,伏波铜柱,拟兹陋矣。”

〔汉将柱〕 明·陈子龙《送张孝廉游广州》:“应题汉将柱,独上武王台。”

〔汉柱〕 宋·范成大《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》:“摩挲汉柱怆分襟,邂逅吴船喜盍簪。”

〔马援铜柱〕 元·刘时中《雁儿落过得胜令·送别》:“马援标铜柱,班超指玉关。”

〔马柱〕 清·丘逢甲《寄兰史晓沧菽园》:“只见螺舟来海外,未容马柱表交南。”

〔铜标〕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:“将礼登坛,冠世英雄表。金汤生气象,回铜标。”

〔铜留铸柱〕 唐·李商隐《祭全义县伏波庙文》:“鸢泊启行,蛮溪请往。铜留铸柱,革誓裹尸。”

〔铜柱〕 唐·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》:“西距大秦,杂金行而孕气;南通交趾,枕铜柱以为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轩帝铜

    同“轩辕镜”。唐无名氏《古镜》诗:“砚滴方渚水,庭悬轩帝铜。”【词语轩帝铜】   汉语大词典:轩帝铜

  • 壶中世界

    同“壶中天”。唐王起《赠毛仙翁》诗:“壶中世界青天近,洞里烟霞白日间。”【词语壶中世界】   汉语大词典:壶中世界

  • 三岛灵山

    同“三神山”。元邓文原《万岁山广寒殿》诗:“三岛灵山浮海至,九天丹阙倚云开。”

  • 萁燃豆泣

    同“萁豆相煎”。吴恭亨《诸将》诗之四:“萁燃豆泣相煎急,按剑都忘人在旁。”

  • 樱桃核在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梦》:“又成式姑婿裴元裕,言群从中有悦邻女者,梦女遗二樱桃食之,及觉,核坠枕侧。”唐段成式说,有人爱慕怜家之女,忽梦女遗樱桃二枚,食之而醒,有二核在枕旁。后遂以此为咏梦之典。宋.

  • 当垆人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指卖酒人。宋苏轼《河满子.湖州作》词:“试问当垆人在否,空教是处闻名。”

  • 出处语默

    《易.系辞上》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处,或默或语。”后以“出处语默”谓出仕和隐退,发言和沉默。汉王符《潜夫论.实贡》:“一能之士,各贡所长,出处语默,勿强相兼。”见“出处默语”。明·王夫之《张子正蒙注·

  • 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

    宋.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卷九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耐力大小;时间长久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。比喻判断事物要经过长期观察。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

  • 尸禄

    同“尸位素餐”。唐韦嗣立《偶游龙门呈诸大僚》诗:“短才叨重寄,尸禄愧妨贤。”【词语尸禄】   汉语大词典:尸禄

  • 舞石

    源见“石燕”。指石燕飞舞,形容雨下不绝。唐杜甫《雨不绝》诗:“舞石旋应将乳子,行云莫自湿仙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