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骇人视听

骇人视听

骇:惊,吓。使人非常震惊。又作“骇人听闻”、“骇人闻见”。出自隋王劭的事迹。王劭,见后“迂怪不经”条。据载,他所编的史书常常将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遗漏,专载一些无关宏旨的奇谈怪事,文词也十分粗俗,不伦不类。因此《隋书》的作者认为,以他的资格和身份,写出这类著作,实在是“骇人视听”。

【出典】:

隋书》卷69《王劭传》1609-1610页:“初撰《齐志》,为编年体,二十卷,复为《齐书》纪传一百卷,及《平贼记》三卷。或文词鄙野,或不轨不物,骇人视听,大为有识所嗤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孟元老《东尔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采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 明·文秉《先拨志始》卷下:“奇贪异移,骇人听闻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6回:“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,并不奏闻请旨,听任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,献媚于世主之前,致令时序颠倒,骇人听闻?”


兼语 使人耳闻目睹后十分震惊。《隋书·王劭传》:“或文词鄙野,或不轨不物,~,大为有识所嗤鄙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形容使人震惊的事或物。→骇目惊心 骇人听闻 骇心动目。也作“骇人闻见”。


【词语骇人视听】  成语:骇人视听汉语词典:骇人视听

猜你喜欢

  • 扫门巷

    源见“相门洒扫”。借指拜谒求见。宋黄庭坚《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》诗:“儿时拜公床,眼碧眉紫烟……今来扫门巷,竹间翁蜕蝉。”

  • 躬逢其盛

    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童子何知,躬逢胜饯。”后以“躬逢其盛”谓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。《儒林外史》四一回:“这样盛典,可惜来迟了,不得躬逢其盛。”述宾 谓亲身参加了那个盛大典礼、集会或盛况。语本唐·

  • 时来风送滕王阁,运去雷轰荐福碑

    “时来”句:唐代王勃因在省亲途中乘船遇到便风,赶上参加闫都督设在滕王阁上的宴会,写下了著名文章《滕王阁序》。“运去”句:宋代范仲淹镇守鄱阳时,有一个贫困的书生,生计无着。那时荐福碑的拓片,价值千钱。范

  • 摅怀旧之蓄念,发思古之幽情

    摅( ㄕㄨ shū ):抒发,表达。蓄念:蕴蓄的思念。幽情:深邃的感情。 抒发思念古人、缅怀往事的深远感情。语出汉.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愿宾摅怀旧之蓄念,发思古之幽情,博我以皇道,弘我以汉京。”鲁迅

  • 棘端猴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载:战国 宋有人请为燕王在棘刺的尖端刻猴,企图骗取优厚的奉禄;燕王发觉其虚妄,乃杀之。后因以“棘端猴”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之典。宋苏轼《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》:“病客巧闻床下蚁,痴

  • 五禽嬉

    同“五禽戏”。清周亮工《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》之二:“难逢一雁到,空学五禽嬉。”【词语五禽嬉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禽嬉

  • 三浴三薰

    参见:三衅三沐见“三衅三浴”。唐·韩愈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,三浴而三薰之。”【词语三浴三薰】  成语:三浴三薰汉语大词典:三浴三薰

  • 良工不示人以朴

    参见“大器晚成”。【词语良工不示人以朴】  成语:良工不示人以朴汉语大词典:良工不示人以朴

  • 乌柏

    同“乌府”。唐刘禹锡《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》:“建节辞乌柏,宣风看鹭涛。”【词语乌柏】   汉语大词典:乌柏

  • 司空自惯

    同“司空见惯”。宋晁补之《行香子.赠轻盈》词:“司空自惯,狂眼须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