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高枕而卧

高枕而卧

战国策.魏策一》:“为大王计莫如事秦。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。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孟尝君接受了冯谖的建议,为相数十年,地位稳固,“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!”后因以“高枕而卧”形容平安无事,无忧无虑地垫起枕头睡大觉。汉.贾谊《新书.益壤》:“如臣计,梁足以捍齐赵,淮阳足以禁吴楚,则陛下高枕而卧,终无山东之忧矣。”亦作“高枕安卧”、“高枕安寝”。汉.班固《汉书.匈奴传》:“故北狄不服,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。”


偏正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,形容太平无事。语出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鲁迅《朝花夕拾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:“给他一个盒子,说只要放在枕边,便可~。”△用于描写平安、顺利。→无忧无虑 高枕无忧 高枕不虞 ↔枕戈待旦 彻夜难眠辗转反侧。也作“安枕而卧”、“高枕安寝”、“高枕安卧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冯谖曰:‘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末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’”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张仪为秦连横,说魏王曰:‘……为大王计,莫如事秦,事秦则楚、韩必不敢动; 无楚、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’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 (张良),曰:‘君常为上谋臣,今上欲易太子,君安得高枕而卧乎?’”《汉书·张良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战国时,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对孟尝君说:“狡兔有三个洞穴,仅得免其身死,现在您只算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安心睡觉。请让我为您再造两个洞穴。”张仪、吕泽等也说过这一类的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平安无事,无须警惕。

【典形】 高枕、高枕卧、世事岂高枕。

【示例】

〔高枕〕 唐·杜牧《夏州崔常侍自少常》:“三边要高枕,万里得长城。”

〔高枕卧〕 宋·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》之三:“万事巧违高枕卧,忧来一夕费三迁。”

〔世事岂高枕〕 明·陈子龙《晚秋暮雨》:“世事岂高枕?吾身尚转蓬。”


【词语高枕而卧】  成语:高枕而卧汉语词典:高枕而卧

猜你喜欢

  • 听夜鸡

    同“闻鸡起舞”。清顾炎武《雨中送申公子涵光》诗:“并州城外无行客,且共刘琨听夜鸡。”

  • 金屏射

    同“锦屏射雀”。《剪灯新话.渭塘奇遇记》:“不待金屏射,何劳玉手裁?”【词语金屏射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屏射

  • 西子捧心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谓美女之病态,愈增其妍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西子捧心,孙寿折腰。”欧阳山《苦斗》五六:“心气痛的美人儿更好看!从前西子捧心,不是传为千古佳话么?”主谓 传说,西施病发时捧心,更增妍态。

  • 盘中舞

    宋代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:“上在百花院便殿,因览《汉成帝内传》,时妃子后至,以手整上衣颌,曰:‘看何文书?’上笑曰:‘莫问,知则又滞人。’觅去,乃是:‘汉成帝获飞燕,身轻欲不胜衣,恐其飘翥,帝为造水晶盘

  • 清比圣

    源见“中圣人”。谓把清酒比为圣人。唐李白《月下独酌》诗之二:“已闻清比圣,复道浊如贤。”

  • 点龙睛

    同“点睛”。李光《河山四律》之二:“囊本无金收骏骨,橐犹有笔点龙睛。”

  • 邓攸无子

    《晋书.邓攸传》载:邓攸,字伯道,西晋 永嘉末年,因避石勒兵乱逃难到江南。南逃时,步行,担其儿及侄儿。途中屡遇险,度难两全,乃弃去儿子,保全了侄儿,后竟无嗣。东晋时,官至尚书右仆射。后以“邓攸无子”谓

  • 十日出

    源见“羿射九日”。形容日烈天旱。清薛时雨《苦热行示王小初太守》:“十日并出天地焦,后羿一射骄阳消。”傅尃《春雨谣》之五:“尧时十日出,草木尽枯焦。”

  • 善饭廉颇

    源见“廉颇善饭”。喻指老当益壮、英勇不减当年的老将。清 孟传璿《沁园春.老将》词:“善饭廉颇,雄心充国,恍到千骑万马间。”

  • 群贤毕集

    见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”。【词语群贤毕集】  成语:群贤毕集汉语大词典:群贤毕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