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魏公笏

魏公笏

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唐 文宗皇帝谓宰相曰:‘太宗得魏徵,采拾阙遗,弼成圣政。今我得魏謩,于疑似之间,必极匡谏。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,庶几处无过之地。今授謩右补阙,委舍人善为之词。’又问謩曰:‘卿家有何图书?’謩曰:‘家书悉无,唯有文贞公笏在。’文宗令进来。郑覃在侧曰:‘在人不在笏。’文宗曰:‘卿浑未晓,但《甘棠》之义,非要笏也。’”后因以“魏公笏”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。清唐孙华《题晋阳遗像》诗:“先朝剩有魏公笏,老辈仍看郭泰巾。”


【典源】 宋·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唐文宗皇帝谓宰相曰:‘太宗得魏征,采拾阙遗,弼成圣政。今我得魏謩,于疑似之间,必极匡谏。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,庶几处无过之地。今授謩右补阙。委舍人善为之词。’又问謩曰:‘卿家有何图书?’謩曰:‘家书悉无,唯有文贞公笏在。’文宗令进来。郑覃在侧曰:‘在人不在笏。’文宗曰:‘卿浑未晓,但甘棠之义,非要笏也。’”《旧唐书·魏謩传》、《新唐书·魏謩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唐代魏謩的五代祖魏征 (封文贞公),是唐太宗时的名相。唐文宗对宰相说:“太宗得到魏征,补拾政事缺漏,辅佐圣政。现在我得到魏謩,也很接近,一定会极力劝谏。虽然不敢企望达到贞观之治,尽可能做到无过失。现授予魏謩右补阙。”又问謩曰:“你家中还有什么遗留的图书?”魏答:“家中图书已无,只有文贞公的笏还在。”文宗让他取来。郑覃在旁说:“在人不在笏。”文宗说:“你不明白,这是仿照古代思念召伯在甘棠树下治事的意思,不是要笏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家世荣显。

【典形】 传家笏、存家芴、魏公笏。

【示例】

〔传家笏〕 清·丘逢甲 《寄怀瑞凤纶》之一:“魏謩帝问传家笏,苏轼天留过岭诗。”

〔存家笏〕 清·钱谦益《瞿五丈星卿挽词》之三:“存家笏是先朝赐,誓墓文应后世传。”

〔魏公笏〕 清·唐孙华《题晋阳遗像》:“先朝剩有魏公笏,老辈仍看郭泰巾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绰(chuò)绰有余

    又作“绰有余裕”。原指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。后则泛指能力和财力宽裕有余。齐国大夫蚳蛙为了向齐王提建议,便辞去地方行政职务而到齐国中央政府去担任狱官。后来,在他几次向齐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之后,他又听从孟子的

  • 陈宫镜

    源见“破镜重圆”。借指夫妻离散。唐黄滔《别后》诗:“梦里相逢无后期,烟中解佩杳何之?亏蟾便是陈宫镜,莫吐清光照别离。”【词语陈宫镜】   汉语大词典:陈宫镜

  • 老蚌胚生

    《吕氏春秋》卷九《季秋纪.精通》:“德也者,万民之宰也。月也者,群阴之本也。月望则蚌蛤实,群阴盈;月晦则蚌蛤虚,群阴亏。夫月形乎天,而群阴化乎渊;圣人形德乎己,而四方咸饬乎仁。”据说,老蚌孕珠与月亮的

  • 云阳鲜血

    源见“云阳”。指被刑。元范康《陈季卿悟道竹叶舟》四折:“不管云阳鲜血未曾干,恶风波早过眼。”

  • 故步

    源见“邯郸学步”。喻固有技能。《北齐书.颜之推传》:“亡寿陵之故步,临大行以逡巡。”清 梁章鉅《归田琐记.高雨农序》:“迄兹十年中间,人事牵率,又添作杂文数十篇,而心计愈粗,故步愈失。”【词语故步】 

  • 秋扇见捐

    汉.班婕妤《怨歌行》:“新裂齐纨素,皎洁如霜雪。裁成合欢扇,团圆似明月。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,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。弃捐箧笥中,恩情中道绝。”汉.班婕妤因失宠而咏《怨歌行》,诗中以“合欢扇”时过境

  • 随驾隐士

    指虽然隐居但却有意于做官的人。出自唐卢藏用之事迹。参见“终南捷径”条。卢藏用早年隐居山中,但却希望能够出来做官,因此被人称做是“随驾隐士”。【出典】:《新唐书》卷123《卢藏用传》4378页:“始隐山

  • 南辕北辙

    辕,车前驾马的车杠;辙,车轮在路上走过留下的痕迹。辕向南而辙向北,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。后也用作表达背道而驰的意思。战国后期,魏王想攻打邯郸,魏臣季梁于外出途中得知此事,半路上便赶了回来。蓬头垢面也顾不

  • 舒被覆书

    唐.李延寿《南史.虞龢传》(卷七二):“虞龢(hé)会稽余姚人,少好学,居贫屋漏,恐湿《坟》、《典》,乃舒被覆书,书获全而被大湿。时人以比高凤。”原是南朝宋时虞龢用被子盖住书籍以免被雨漏湿的事迹,后因

  • 叔夜不堪

    源见“嵇康七不堪”。指才能不称。叔夜,嵇康字。元段成己《幽怀用梦庵张丈韵》之一:“百年过眼半羁旅,十日逢人九叹嗟。叔夜不堪长抱病,冯驩何苦久无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