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鱼龙变化

鱼龙变化

文选.张衡.西京赋》:“白象行孕,垂鼻辚囷。海鳞变而成龙,状蜿蜿以蝹蝹。”注引《汉官典职》:“舍利从东来,戏于庭,入殿前激水,化成比目鱼,跳跃潄水作雾,化成黄龙,高八十丈,出水戏于庭。”

后以此称“鱼龙变化”,比喻变化迅速或发跡极快。也比喻机诈百出,令人无从捉摸。

元.刘唐卿《降桑椹蔡师奉母》杂剧第一折:“端的是四时花烂熳,八节景稀奇,乃鱼龙变化之乡,锦绣繁华之地。”


主谓 鱼龙,古代一种由鱼变化为龙的杂戏。魔术杂戏的变幻。比喻人事的迁升变化。宋·陆游《问侯洪总领启》:“望~之途,独类寒龟之藏缩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变动。→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龙曼羡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卢、海中砀极、漫衍鱼龙、角抵之戏以观视之。”颜师古注曰:“漫衍者,即张衡《西京赋》所云‘巨兽百寻,是为漫延’者也。鱼龙者,为舍利之兽,先戏于庭极,毕乃入殿前激水,化成比目鱼,跳跃漱水,作雾障日,毕,化成黄龙八丈,出水敖戏十庭,炫耀日光。《西京赋》云‘海鳞变而成龙’,即为此色也。”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中》注引蔡质《汉仪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漫衍鱼龙是汉代百戏之一。所谓漫衍,也即张衡在《西京赋》中说的长八十丈的巨兽。所谓鱼龙,即为一舍利兽,先在庭中舞蹈,然后又入殿前池中戏水,化作比目鱼 (一作鲸鱼),跳跃击水,喷雾蔽日,再化成八丈黄龙,出水在庭中游戏,熠熠闪光。《西京赋》说“海鳞变而成龙”,就记述的是这种场景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宫廷宴舞之盛; 也借指事物变化迅奇。

【典形】 变化龙鱼、水戏鱼龙、鱼龙、鱼龙变化、鱼龙广乐、鱼龙绝技、鱼龙舞、鱼龙戏。

【示例】

〔水戏鱼龙〕清·志锐《柳梢青·乌城上元灯社》:“水戏鱼龙,锦江灯火,璀璨云霞。”

〔鱼龙〕 南朝宋·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吴蔡齐秦之声,鱼龙爵马之玩。”

〔鱼龙变化〕 清·杨潮观《动文昌状元配瞽》:“帽压宫花,昨日今朝鱼龙变化。”

〔鱼龙广乐〕 清·黄景仁《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》:“鱼龙广乐不复作,雁飞欲堕哀嗷嗷。”

〔鱼龙绝技〕 宋·苏轼《仆领贡举未出》:“鱼龙绝技来千里,斑白遗民数四朝。”

〔鱼龙舞〕 宋·辛弃疾《青玉案》: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

〔鱼龙戏〕 宋·张元干《念奴娇·玩月》:“荷芰波生,菰蒲风动,惊起鱼龙戏。”


【词语鱼龙变化】  成语:鱼龙变化汉语词典:鱼龙变化

猜你喜欢

  • 徒不上墓

    旧指新受刑罚的囚徒,不上墓祠祀,宋李昉《太平御览.刑法部.徒》:“《风俗通》曰:徒不上墓说,新遭刑罚原解者,不可以上墓祠祀,令人死亡。”

  • 瓮牖绳枢

    汉.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始皇既没,余威震于殊俗,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,氓隶之人,而迁徙之徒也。”牖(yǒu):窗子;枢(shū):门的转轴。意谓用破瓮口作窗子,用绳子作门的转轴。形容居室简陋残破,家境贫

  • 鳌足支撑

    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往古之时,四极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……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。”东汉.高诱注:“鳌,大龟。天废顿以鳌足柱之。”古代神话中有关于女娲斩断大鳌四足而支撑天

  • 水菽

    源见“菽水承欢”。称子女以父母欢乐为重的孝养。《后汉书.刘平赵孝等传序》:“夫患水菽之薄,干禄以求养者,是以耻禄亲也。”【词语水菽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菽

  • 忘机鸥鸟

    同“忘机鸥鹭”。金元好问《寄希颜》诗之一:“动色云山如有喜,忘机鸥鸟亦相亲。”

  • 犀顶龟文

    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固貌状有奇表,鼎角匿犀,足履龟文。”李贤注:“鼎角者,顶有骨如鼎足也。匿犀,伏犀也。谓骨当额上入发际隐起也。足履龟文者二千石,见《相书》。”头顶骨隆起如犀牛,脚掌上有龟背纹。旧时

  • 束缊

    同“束缊请火”。唐骆宾王《上瑕丘韦明府君启》:“是以临邛遣妇,寄束缊于齐邻;邯郸下客,效处囊于赵相。”【词语束缊】   汉语大词典:束缊

  • 羊角抟风

    同“羊角扶摇”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旅邸揣摩》:“须臾海运时,羊角抟风,垂云展翅。”

  • 步步生金莲

    唐.李延寿撰《南史.齐东昏侯纪》:“凿金为莲华以帖地,令潘妃行其上,曰:‘此步步生莲华也。’”据说南朝齐东昏侯时,潘妃创女子缠足,有铺金莲踏行之事。所谓步步生金莲,实际上原是体现潘妃倍受恩宠,从另一方

  • 汗青头白

    唐刘知幾《史通.忤时》:“每欲记一事载一言,皆阁笔相视,含毫不断。故头白可期,而汗青无日。”汗青,古人记事于竹简,火烤青竹,使水分如汗渗出而干,以便书写与保存。后以“汗青头白”指著书惨淡,书成人老。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