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鸡肋

鸡肋

三国志.魏书.武帝纪》:“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,为备所杀。三月,王自长安出斜谷,军遮要以临汉中,遂至阳平。备因险拒守。夏五月,引军还长安。”

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:“时王欲还,出令曰‘鸡肋’,官属不知所谓。主簿杨修便自严装,人惊问修:‘何以知之?’修曰:‘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’”

后以“鸡肋”喻指本身无多大意味,但又不忍丢弃的事物。

杨万里《晓过皂口岭》:“半世功名一鸡肋,平生道路九羊肠。”


【词语鸡肋】   汉语词典:鸡肋

猜你喜欢

  • 伯乐一顾

    《战国策.燕策二》:“人有卖骏马者,比(bì,接连)三旦立市,人莫知之。往见伯乐曰:‘臣有骏马,欲卖之,比三旦立于市,人莫与言。愿子还(通环,转一圈)视之,去而顾之(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),臣请献一朝之

  • 以笏击蛇

    笏(hù户)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。此为孔道辅以手板击蛇事。孔道辅,字原鲁,初名延鲁,孔子45代孙。从小就端庄持重。进士及第后为宁州军事推官,常与州将打交道,争辨是非,力求将事办好。当时,在天庆观

  • 万选钱

    源见“青钱万选”。比喻精美的文辞。宋王禹偁《仲咸以予编成〈商於唱和集〉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》:“重甚连城璧,精于万选钱。”【词语万选钱】   汉语大词典:万选钱

  • 陵谷变迁

    同“陵迁谷变”。清李渔《避兵行》:“我思穴处避入地,陵谷变迁难定计。”主谓 谷,山沟。高岸变深谷,深谷变丘陵。比喻事物发生巨大变化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,山冢崒崩,高岸为谷,深谷为

  • 犯雾露

    犯雾露:经受途中恶劣气候的侵害。西汉淮南王刘长(前198一前174年),是汉高祖的幼子。汉文帝刘恒即位后,刘长骄横不法,藏匿亡命。文帝六年(前174年)淮南王刘长阴谋叛乱,并派人联结匈奴和闽越首领发兵

  • 三畏

    36 ① 儒家认为君子所应惧怕的三件事。《论语.季氏》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、畏大人、畏圣人之言。”【词语三畏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畏

  • 筌蹄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。《书序》唐孔颖达疏:“故《易》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是言者意之筌蹄,书言相生者也。”【词语筌蹄】   汉语大词典:筌蹄

  • 投金濑

    汉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载:春秋时伍员由楚逃难至吴途中,于濑水(今名溧水,在江苏省 溧阳市西北)旁向洗衣女乞食。食毕,嘱女掩其壶浆,以免暴露行踪。女以见疑于员,即投水自杀,以誓贞信。后伍员在吴受重

  • 文公种米

    汉.陆贾《新语.辅政》:“故智者之所短,不如愚者之所长。文公种米,曾子架羊。”《淮南子.泰族训》;“文公树米,曾子架羊,犹之为知也。”相传,春秋时晋文公曾以米下种,希望能长出庄稼。此事虽然可笑,但并不

  • 多方百计

   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、计谋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.东京学界告乡人书》:“一言之不入,再哀之,再哀之不入,或多方百计以求之,总必达目的而后已。”郭沫若《文艺论集.〈西厢记〉艺术上的批判》:“年青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