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形容勤学苦读。唐韩愈《答张彻》诗:“毕事驱传马,安居守窗萤。”
源见“出山小草”。谦指自己卑微无名。清袁枚《寄谢未堂司寇》:“枚心仰卿云三十年矣,自问山中小草,不敢通名于大君子之前。”
宋代朱熹提倡读书要“三到”,即眼到、口到、心到。朱熹《训学斋规.读书写文字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: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”【词语三到】 汉语大词典:
见〔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〕。述宾 存,寄托。希望寄托、取决于这个人。谭嗣同《上欧阳中鹄》14:“是以合十八行省日日谈变法,而所事尚不逮吾浏阳,固~,亦由有绅权无绅权之故也。”△多用于形容某人关键。【词语
州郡只像斗一样大,极言地方之小。南北朝时,州府内部论事都由典签记录、整理。宋朝末年,多以幼少皇子为方镇,皇帝便派心腹为典签,后又允许典签一年几次回京都向皇帝述职,刺史行事之美恶,都系于典签之口。于是更
源见“巧言如簧”。喻指善以巧伪之言惑人者。闽徐夤《楚国史》诗:“君王不剪如簧舌,再得张仪欲奈何?”
同“锦袍仙”。宋王奕《贺新郎》词:“采石书生勋业在,吊锦袍、公子魂何处。”又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安得锦袍西下,明月堕江滨。”【词语锦袍】 汉语大词典:锦袍
同“霜露之感”。宋沈遘《文懿皇后斋文》:“今皇帝笃霜露之思,追日月之远,式严佛事,仰荐仙游。”见“霜露之感”。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一门旌奖》:“~既极,宜沾雨露之恩。”【词语霜露之思】 成语:霜露之思
《韩非子.说林上》:“慧子曰:‘狂者东走,逐者亦东走,其东走则同,其所以东走之为则异。故曰,同事之人,不可不审察也。’”本谓同一行为,目的各异。后以“东走迷”谓形似实异的迷人现象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明本
源见“潘安貌”。代指情郎。前蜀韦庄《江城子》词之一:“缓揭绣衾,抽皓腕,移凤枕,枕潘郎。”宋周邦彦《玲珑四犯》词:“秾李夭桃,是旧日潘郎,亲试初艳。”【词语潘郎】 汉语大词典:潘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