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.管宁传》:“天下大乱,〔管宁〕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,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。度虚馆以候之。既往见度,乃庐于山谷。时避难者多居郡南,而宁居北,示无迁志,后渐来从之。”裴松之注引晋傅玄《傅子》
出东山而被起用。原比喻隐居后再次出来任职。现多比喻失势后再起。谢安(事迹见“高卧东山”条)辞官后隐居于东山,直到四十多岁。其弟谢万任西中郎将,掌握各地军队大权,但声望不如谢安高,后被罢免,谢安因而始有
堪:经得起,受得住。 树木尚且如此(凋零),人又怎能经受得住(岁月的煎熬)。 感叹世事沧桑,人生衰老之辞。语出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桓公(桓温)北征经金城,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,慨然曰:‘木犹
汉.司马迁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太帝(即泰帝,太昊伏羲氏)使素女鼓五十弦瑟,悲,帝禁不止,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。”素女拨五十弦而歌,太帝悲不能止,遂破瑟为二十五弦。后因称悲愁的乐曲为“素女弦”、“五十弦”
《史记.刺客列传》:“曹沫为鲁将,与齐战,三败北。鲁庄公惧,乃献遂邑之地以和。犹复以为将。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。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,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,桓公左右莫敢动,而问曰:‘子将何欲?’曹沫曰
唐时实行“均田制”,人多田少,不能按规定数量分田给百姓的地方称狭乡。住在狭乡的人,因田地不足而不乐居住,愿意迁居到其他地方去,谓之“狭乡乐迁,《唐律.户婚.释文》:“狭乡乐迁,谓民不乐居旧业,而迁移他
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谓不受重视或待客不丰、生活贫困。宋杨万里《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》:“雨里短檠头似雪,客间长铗食无鱼。”清曹寅《饮椿下》诗:“前时旧宾客,恒叹食无鱼。”【词语食无鱼】 汉语大词典
源见“梅妻鹤子”。指隐逸生活。潘世谟《题哲夫画涂中野屋图》诗:“噫吁嚱!蕲王驴,林逋鹤,斯事如今成寂寞。”
《礼记.大学》:“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宋代朱熹《大学章句》:“致,推极也。知,犹识也。推极吾之知识,欲其所知无不尽也。格,至也。物,犹事也。穷至事物之理,欲其极处无不到也。”按照朱熹的
同“乘鸾跨凤”。明 无心子《金雀记.定婚》:“一场好事天来到,指日乘鸾吹凤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