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鼠窃狗盗

鼠窃狗盗

鼠窃:象老鼠一样偷窃。狗盗:象狗一样扒盗。鼠窃狗盗:偷摸扒窃;小偷小摸。此典指叔孙通阿谀奉承秦二世听喜不听忧之特点,假说陈胜农民起义不过是小偷小摸,不值谈论。秦二世很高兴,并且奖赏他,还任命为博士。后以此典比喻没有政治目的,只会小偷小摸。叔孙通,薛县(今山东滕县东南)人。曾为秦二世时博士(掌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)。秦末农民起义,叔孙通先投项梁,为项羽部属,后归刘邦,任博士,称稷嗣君。汉朝建立,与儒生共立朝廷仪礼。后任太子太傅(辅导太子之官)。秦末赋役徭役繁重,严刑峻法苛刻,爆发以陈胜为首的农民大起义,秦二世召集博士儒生询问这是怎么回事?博士儒生们认为这是反叛,应该火速出兵攻打。叔孙通却走上前说:“众儒生说话都不对。如今天下归秦一统,毁掉郡、县城堡,熔化各地武器,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它。况且在上面有英明秦王,在下面有完备法令,使得人人尽忠职守,四面八方都集中统一,哪里敢有反叛!这不过是一伙盗贼在偷摸扒窃的小偷小摸罢了,哪有什么谈论价值。郡守(郡地方行政长官)、郡尉(辅佐郡守,管全郡军事)正在捉拿定罪,哪里值得忧虑。”秦二世听了很高兴。并把那些说陈胜起义是反叛之儒生交给法官去惩办;凡说陈胜起义是盗贼的都不予追究,还赏赐叔孙通丝绸二十匹、衣服一套,任命他作博士。此典又作“鼠窃狗偷”、“狗盗鼠窃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9《刘敬叔孙通列传》2720、2721页:“叔孙通前曰:‘诸生言皆非也。夫天下合为一家,毁郡、县城,铄(shuò朔,熔化)其兵(武器),示天下不复用。且明主在其上,法令具于下,使人人奉职,四方辐辏(fú còu)福凑,车辐条凑集到车轮中心圆孔上。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),安敢有反者!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,何足置之齿牙间。郡守、尉今捕论,何足忧。’二世(嬴胡亥。秦始皇少子。继秦始皇为秦朝第二代皇帝)喜曰:‘善。’尽问诸生,诸生或言反,或言盗。于是二世令御史案(通“按”,查究)诸生言反者下吏,非所宜言。诸言盗者皆罢之。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(计算布帛单位,古代以长四丈为一匹),衣一袭(一套),拜为博士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苟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今明主在于上,法令具于下,安得有反贼乎?此真狗盗鼠窃耳!” 唐·令狐德棻等撰《周书·萧察传》:“加以狗盗鼠窃,蜂虿狐狸。郡圉隶而为寇,聚臧获而成师。” 后晋·刘昫等撰《旧唐书·萧铣传·论》:“自隋朝维绝,宇县瓜分,小则鼠窃狗盗,大则鲸吞虎据。” 宋·欧阳修、宋祁撰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且太原巨万之仓,洛口储天下之粟,乃欲舍而不顾,傥鼠窃狗盗,西入陕郊,东犯虎牢,取敖仓一抔粟,陛下何与遏之?” 宋·刘斧《青琐高议后集》卷1:“古人之言云:‘子若作盗去,无往巢湖住。’兹盖神之明正,不容盗贼践其境也,迄今虽鼠窃狗偷,不敢游过湖焉。” 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公孙无人》:“狗偷鼠窃,乘时而兴,无人以治之。”


并列 比喻不足为患的小偷、小盗行为。语出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四方辐辏,安敢有反者,此特群鼠窃狗盗耳,何足置之齿牙间”。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……二则,他不肯做这样~的营生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不光彩的行为。 →鸡鸣狗盗 ↔光明磊落。也作“鼠盗狗窃”、“鼠偷狗盗”。


【词语鼠窃狗盗】  成语:鼠窃狗盗汉语词典:鼠窃狗盗

猜你喜欢

  • 斩袪

    《左传.僖公五年》载:晋侯派遣寺人披(字伯楚)攻打蒲城,追杀重耳(即后来的晋文公)。重耳“逾垣而走,披斩其袪”。杜预注:“袪,袂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总名为袂,其袂近口,又别名为袪。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。

  • 请剑除奸

    源见“朱云折槛”。指正直之臣疾恶如仇,勇敢无畏,直谏除恶。清吴汝纶《题姚伯山木叶庵图》诗:“请剑除奸前日事,罢官还犊去时恩。”

  • 博局之投

    源见“禹惜寸阴”。谓投博具于江。表示对荒废时日者的怒斥。宋李清照《打马赋》:“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,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。”按,晋代陶侃封长沙郡公,故称陶长沙。

  • 匡衡凿壁

    源见“凿壁偷光”。谓刻苦读书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居室》:“因效匡衡凿壁之义,于墙上穴一小孔,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。”主谓 凿壁,在墙壁下挖一小洞。意即匡衡勤奋而刻苦地读书。成为人们勤学苦读的典范。清·李

  • 风月所

    元.石君宝《曲江池》第三折:“风月所得清白,雨云乡无粘带,烟花寨耳根清净。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,则俺那郑元和可什么了身达命。”风月系指妓女。风月所即指妓院。亦作“风月场”。清.华广生《白雪遗音.马头调

  • 不疑廉介

    源见“不疑诬金”。称人清廉耿介品德高尚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罗帜》:“清操素守,是不疑廉介,肯把金偷。”

  • 班姬泣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指班婕妤失宠而哀怨悲泣,借以咏扇。清黄景仁《石州慢.蒲扇》词:“甄妃善感,便教塘上吟成,秋风不效班姬泣。”

  • 南宗一勺水

    同“曹溪一滴”。南宗,即禅宗南宗。宋苏轼《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》诗:“愿求南宗一勺水,往与屈 贾湔余哀。”

  • 授衣月

    源见“授衣”。指农历九月。宋陆游《立冬日作》诗:“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。”【词语授衣月】   汉语大词典:授衣月

  • 俎上鱼肉

    偏正 俎,砧板。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,任人宰割。比喻处境困难,命运交由他人支配。蔡敦祺《林则徐》(上):“从此国土破缺,寇盗纷至,吾国将成列寇~了!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处境方面。也作“俎上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