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?水

?水

即今湖南祁阳县之祁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��水“出永昌县北罗山,……又东南径永昌县南,又东流注于湘水”。


又作傥水。 在今陕西洋县北。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洛谷水 “南流, 右则��水注之。 水发西溪, 东南流合为一水,乱流南出,际其城西,南注汉水”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龙亭县有��水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34汉中府: 傥水 “源出石锉山,流入汉水。又名骆谷水”。


一作��川水。即今陕西岐山县东��河上游。源出岐山县东北��谷,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入雍水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关中灵轵、成国、��渠引诸川。”今上游已湮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“按��水在岐山县东、扶风县西,今已淤塞。”入雍后,雍水亦兼称��水。


古水名。源出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��谷,东南流至扶风县西、岐山县东入雍水,又东南会入渭水。入雍以后,雍水亦兼称��水。


一名舞水。古汝水支流。故道在今河南舞钢市和西平县境。《水经·��水》:“��水出��阴县西北扶予山,东过其县南,又东过西平县北,又东过郾县南,又东过定颍县北,东入于汝。”约当今洪河上游。元末,堰断汝水,汝水上游东流入颍水。��水遂为汝水即南汝河之上源,改称洪河。明嘉靖九年(1530)复塞,改道东入上蔡县境与澺水通流。


(1)古水名。又作舞水。源出今河南省方城县东,东流经舞阳县南,至西平县东注入汝水。元至正年间西平以上汝水断流,��水遂为南汝正源。明嘉靖末��水又改道东出澺水,以西平境内��水原有洪河之称,此后遂统称��、澺全流为洪河。(2)今水名。又称㵲水、巫水、洪江,古称镇阳江、武溪。沅江支流。在贵州省东部、湖南省西部。为古武陵五溪之一。《舆地纪胜》:“《新经》曰:巫、无、��、午、㵲,一水而五名,声之变耳。”源出贵州省瓮安县城云顶大岩脚,向东流至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,又经芷江侗族自治县、怀化市、洪江市等,在黔城镇南注入沅江。长444千米,流域面积1.03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80.8米3/秒。建有水电站多座。贵州省境内段称��阳河,有著名的��阳河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谷

    即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。《国语· 晋语二》: “公子重耳出亡,及柏谷,卜适齐、楚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柏谷水 “北流径其亭下,……汉武帝尝微行此亭,见馈亭长妻。故潘岳 《西征赋》 曰: ‘长傲客于

  • 清石津

    确址待考,当在今甘肃永靖县北黄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元年 (376),前秦灭前凉,遣梁熙 “济自清石津,攻凉骁烈将军梁济于河会城”。古津渡名。今地不详,约在今甘肃省永靖县北黄河上。东晋太元元年

  • 归远县

    唐贞观三年(629)置,属羁縻洪州(后改彭州)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后废。

  • 龙苏县

    南齐置,为龙苏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北十里苏村。隋属合浦郡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东北苏村附近。为龙苏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属越州,大业时属合浦郡。唐初废。

  • 望夫台 (臺)

    在今四川忠县南长江南岸。北宋苏轼 《忠州望夫台》 诗云: “山头孤石远亭亭,江转船回似石屏。” 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 《通志》 云: 忠州南十里,有望夫台。”

  • 海云 (雲) 寺

    亦名海云山鸿庆寺。始建于唐。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郊。唐宋时为成都著名寺院,有摸石求子之风俗。南宋 《岁华纪丽谱》: 三月 “二十一日,出大东门,宴海云山鸿庆寺,登众春阁,观摸石。盖开元二十三年灵智禅师以是

  • 黄冈集

    即黄堽集。今山东单县西南黄岗镇。

  • 根宁县

    西晋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两省境。南齐后废。

  • 凉伞 (繖) 冈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 凉伞冈 “在县北十里。高五十丈,周数十里。盘旋宛曲,为县主山”。

  • 麦丘

    战国时齐邑,在今山东商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九年(前280),“赵奢将,攻齐麦丘,取之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九年(前280年)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