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房阙
在今四川忠县东门外土主庙前。《舆地纪胜补阙》卷7:“丁房双阙在临江县。巴王庙有丁房双阙对峙庙庭,高可二丈,上为层观,飞簷裴,四旁多刻车马人物。在阙上为双扉,其一扉微启,有美人出半面而立, 皆极巧妙。其刻谩灭,有汉丁房等字尚可认” (《舆地碑目》卷4)。今双阙高约7米,为东汉时建。右阙下刻明万历、清康熙、道光年间祠铭。
在今四川忠县东门外土主庙前。《舆地纪胜补阙》卷7:“丁房双阙在临江县。巴王庙有丁房双阙对峙庙庭,高可二丈,上为层观,飞簷裴,四旁多刻车马人物。在阙上为双扉,其一扉微启,有美人出半面而立, 皆极巧妙。其刻谩灭,有汉丁房等字尚可认” (《舆地碑目》卷4)。今双阙高约7米,为东汉时建。右阙下刻明万历、清康熙、道光年间祠铭。
又名宗哥川。亦曰宗水。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牛心川水注之。水出西南远山,东北流径牛心堆东,又北径西平亭西,东北入湟水。”
又称阳赕。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。为南诏都城阳苴咩城所在地 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 “赕,汉语府也。” 宋大理废。南诏於羊(阳)苴咩城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大理。为南
即今湖南新邵县驻地酿溪镇。原属邵阳县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邵阳县图: 县北有酿溪市。1952年置新邵县治此。
即龙鹄山。在今四川丹棱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74丹棱县:龙鹤山,“《华阳国志》云:丹棱县西北十五里有龙鹤山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丹棱县“有龙鹤山”。
1931年改马平县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州市。1937年改为柳江县。旧县名。1931年改马平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。1937年改名柳江县。
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军山湖“延袤五十余里。《县志》,县境之水, 日月、军山二湖为最大, 而总入于鄱湖”。在江西省中北部进贤县境。原系鄱阳湖南部一大湖汊,1958年筑堤建闸
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(今甘肃敦煌市) 城内的殿堂。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 载: “起嘉纳堂于后园,以图赞所志。” 敦煌唐人写卷 《沙州都督府图经》 称: “其地在子城东北罗城中,今为效谷府。”
又名覆釜山。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二十五里寨山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756引 《晋中兴书》云: “成帝咸和元年,宣城春谷山崩,得古鼎,重三百斤,容可三斛余”,即此。
①北宋置,属长江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天福镇白土坝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 “客馆镇”条下:“又有白土堡在长潭之西,即故白土镇也。”②北宋置,属龙水县。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斗乡。③金置,属萧县。即今安徽萧
即今河南封丘县东留光乡。民国 《封丘县续志》 卷2 《乡镇》: “留光镇,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