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宝山

七宝山

①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,与无为县接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8无为军:七宝山“在巢县。濡须山谓之东关,七宝山谓之西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巢县:七宝山在“县东南三十里,与含山县界之濡须山对峙,相距十里。魏人筑西关于此,以拒吴处也”。
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旧有七宝寺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:七宝“即吴山西南面支峰也”。

③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南。宋置上宝场,采银锡,后废。明嘉靖《汀州府志》卷2 《山川》长汀县:七宝山“在县东南,出七宝,故名。下有上宝场。今废”。

④在今江西东乡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东乡县:七宝山在“县东十余里。旧常产银、铅,因名”。

⑤在今山东莒县北一百里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5:七宝山“山出金银铜铁铅锡土,凡金银非此土不液,故曰七宝”。

⑥在今湖南浏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浏阳县“大围山”条下:七宝山“其山产铅、铁矿,硼砂,青、胆二矾,土黄、吸针石,故名”。


古山名。(1)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区白马巷西、吴山南。以七宝寺得名。山顶有大观台。东麓有三茅宁寿观、白鹿泉,西麓有青霞洞等名胜地。(2)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北,接含山县界。三国魏于此筑西关,隔濡须水与吴所筑濡须山上的东关相对。魏、晋、南北朝为兵争之地。(3)在今山东省莒县北约百里。出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铅、锡、土,凡金、银非此土不液,故名七宝。(4)在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。产铅、铁、硼砂、青矾、胆矾、土黄、碱石等七矿,故名七宝。明洪武中曾于此开设铁冶。(5)即“七岩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壶

    传说中的三神山。秦王嘉《拾遗记》卷1:“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二曰蓬壶,三曰瀛壶。山形似壶,故曰壶也。”

  • 木耳溪

   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乌罗司:木耳溪“在司(治今乌罗镇)西南。源出山洞中,其流曲折,东抵平南砦,为九十九渡水”。

  • 淮宁县

    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,为陈州府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省淮阳县。1913年改为淮阳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置,治陈州城(今河南淮阳县城关镇)。为陈州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并改名淮阳

  • 观化堡

    北宋置,属定边军。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观化堡“东至逋祖岭界堠约一十五里,西至鸡觜堡约三十里”。

  • 吉林省

    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改吉林将军置,省会在吉林县(今吉林省吉林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, 吉林省长岭、四平、伊通、靖宇以东,乌苏里江瑚布图河以西,图门江以北地区。1945年析置松江省,并

  • 延陵镇

    ①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延陵县置,属丹阳县。即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。②北宋置,属穰县。在今河南新野县境。在江苏省丹阳市西南部、简渎河两岸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延陵

  • 吴山庙

    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南吴山镇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:吴山庙“离城一百三十里”。

  • 白阳口

    一名白羊口。在今山西天镇县北白羊口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大同县有白阳口。

  • 南内

    即唐兴庆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兴庆公园一带。宋程大昌 《雍录》 卷3: 兴庆宫 “在都城东南角,人主亦于此出政,故又号南内也”。唐玄宗扩建其在藩时长安城内旧宅为兴庆宫,备游幸;以其在东内、西内之南,故称

  • 车我真山

    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。《隋书·炀帝记》:大业五年(609),隋炀帝西巡,“(吐谷)浑主伏允以数十骑遁出,遣其名王诈称伏允,保车我真山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