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泉
在今湖南道县东。唐元结《七泉铭序》曰:“道州东郭有泉七穴……其一曰潓泉,次曰泉,次曰涍泉、汸泉、德泉。铭之泉上,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。留一泉名曰漫泉……一泉出山东,故命之曰东泉。”
在今湖南道县东。唐元结《七泉铭序》曰:“道州东郭有泉七穴……其一曰潓泉,次曰泉,次曰涍泉、汸泉、德泉。铭之泉上,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。留一泉名曰漫泉……一泉出山东,故命之曰东泉。”
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,后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叠溪所: “西有叠溪桥关。”
1934年伪满置,治所在瑷珲县 (今黑龙江省黑河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黑河、呼玛、塔河、漠河、孙吴、逊克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右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百泉轩“宋朱子及张栻讲学时所建。元吴澄有《重修百泉轩记》”。
亦作松岍岭。在今辽宁建平县北、内蒙古老哈河东,沿河南北走向山脉。隋、唐时为奚族与契丹族游牧分界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,其西奚,其东契丹。”古山名。即今辽宁省建平县北、内蒙古自
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9抚州金溪县: 铜斗山,“曾文昭公 《铜斗院记》 云,在金溪县南二十里。山能出云雨,弭灾害,为一州七县之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金溪县: 铜斗山在 “县西
①一名赭阳县。西汉改阳城县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在堵水之阳,故名。” 西晋属南阳国。东晋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郧县西南。寻废。唐
①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六十里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矾山县: “有矾山。”②一名昆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庐江县 “梅山” 条下: “又有矾山,在县南四十里,产矾。”③在今河南南召
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四十里邵家店村。1978年发掘,有房屋、窑址、灰坑,墓葬多处,出土文物八千余件,据测定为距今5000—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。其中鱼纹彩陶大盆,图案精美,为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作品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新安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新安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新安墟在 “州西六十里”。
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。明崇祯十年 (1637)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,名拱北,特设参将控制。清改名拱极城,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、游击驻守。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