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里涧

七里涧

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七里涧“在县(今城关镇)东北,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,皆汇流于此,南入绵蔓河,霖潦暴作,行路皆绝”。

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,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入谷水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太安二年(303),陆机与长沙王乂战于鹿苑,“机军大败,赴七里涧而死者积焉,水为之不流”。即此。

③又名七里谷、曹阳墟。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得七里涧,涧在陕城西七里,故因名焉。其水自南山通河,亦谓之曹阳坑。”

④又名七里关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。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时贼党郭亮之招集蛮、晋,屯据武陵,武陵太守王镇恶出奔。林子率军讨之,斩亮之于七里涧而纳镇恶。”后因设关于此。


(1)在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。县境北部诸山溪之水皆汇于此涧,向南注入绵蔓河。上有石桥,为往来通道。(2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晋洛阳故城东。古谷水绕洛阳故城,北折南至城东建春门外,屈而东出为七里涧,至鸿池陂东与陂水合,见《水经注·穀水》、《洛阳伽蓝记》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西晋泰始十年(274年)立城东七里涧。太安二年(303年),陆机率兵进逼洛阳,长沙王司马乂拒破之于此。后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口城

    一名梁城。南齐中兴元年(501)萧衍筑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高祖筑汉口城以守鲁山。”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阳县:梁城“在府城东北。今大别山横顶城即其旧基”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

  • 斗方山

    在今湖北浠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水县:斗方山“在县东五十里。有岩洞泉石之胜”。在湖北省浠水县东北。形方如斗,故名。属大别山。主要由片麻岩构成。海拔425米。怪石嵯峨,形态各异。有飞云、罗汉、八卦

  • 帖里麻

    一作忒耳迷、迭儿迷、迭里迷。在今哈萨克斯坦阿姆河北岸特尔梅兹。《元史·薛塔剌海传》: “从征回回、河西、钦察、畏吾儿、康里、乃蛮、阿鲁虎、忽缠、帖里麻、赛兰诸国,俱以砲立功。”即“迭儿迷”。

  • 归德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(一说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)。东汉废。西魏大统元年(535)复置,为恒州治。隋大业元年(605)改名洛源县。②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诺州。治所在

  • 林江口

   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南鸭绿江北岸,北距榆树林街二十五里。民国 《辑安县志》 卷1: “林江口在城西八十里。店铺二十余户。商业较外岔沟门为逊。”

  • 西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上洛县。在今陕西商州市西二里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。属上洛县。

  • 皂河

    ①即高梁河。在今北京市西北。金称皂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天府:高梁河“上有高梁桥,蒙古兵入居庸至皂河欲度高梁桥,为金将胡沙虎所败”。②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皂河“源出港头

  • 束龙峪

    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:束龙峪“在秦安县西北十里。峪中有水,居民引以溉田。其阴有洞产煤,远近取给”。

  • 三笑亭

    即虎溪三笑亭。在今江西庐山西北麓东林寺虎溪旁。宣统补刊《庐山志》引《高贤传》:虎溪三笑亭“远公(惠远)送客不过此溪,过则虎辄鸣吼。常送陶靖节(陶渊明)、陆修静,不觉过溪,虎鸣吼,相向大笑”。后建三笑亭

  • 绵 (緜) 曼县

    西汉置,属真定国。治所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耿纯传》: 建武初,真定王刘扬 “与绵曼贼交通”,遣耿纯以计诛之。李贤注: 绵曼 “故城在今恒州石邑县 (今石家庄市西南振头) 西北,俗音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