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闽

七闽

①古时分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,总称七闽。后泛指今福建省地。 《周礼·职方》:“辨其邦国、都、鄙、四夷、八蛮、七闽、九貉、五戎、六狄之民。”郑玄注:“闽,蛮之别也。《国语》曰闽芉蛮矣。四、八、七、九、五、六,周之所服国数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叔熊居濮如蛮,后子从分为七种,故谓之七闽也。”苏轼《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》诗,有“空使吴儿怨不留,青山漫漫七闽路”句。

②即今福建省之别称。


古时分居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,总称七闽。后泛指今福建省地。《周礼·职方》:“辨其邦国、都、鄙、四夷、八蛮、七闽、九貉、五戎、六狄之人民。”郑玄注:“闽,蛮之别也。《国语》曰闽芊蛮矣。四、八、七、九、五、六,周之所服国数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叔熊居濮如蛮,后子从分为七种,故谓之七闽也。”苏轼《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》诗有“空使吴儿怨不留,青山漫漫七闽路”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都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境。东汉废。②西汉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。东汉改为武都道。东汉末氐族杨驹徙居于此。三国时复为武都县。西晋后废。③南朝宋侨置,为武都

  • 凯歌河

    亦作凯过河。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之梅江 (秀山河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邑梅洞长官司: “北有凯歌河,一名买赛河,从贵州平头著可司流入,东入酉阳司界。”

  • 双桂堂

    在今四川梁平县南金带镇北双桂村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卷3:双桂禅院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为破山禅师丛林。桂树已非旧植。寺前有藏经楼,后有破山塔”。今寺为清顺治十年(1653)破山法师兴建,先后六次扩建,占地

  • 品淡赕

    唐南诏置,原属云南节度,后为中心区十赕之一。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西部地。宋大理改品赕。

  • 今上海市的简称。相传境内吴淞江为古代沪渎而得名。上海市的简称。因境内吴淞江(苏州河)下游近海一段古称沪渎而得名。

  • 台登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越嶲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。《晋书·明帝纪》:太宁元年(323),“李雄使其将李骧、任回寇台登,将军司马玖死之”。即此。南齐废。北周武帝时复置,为白沙郡治。隋属越

  • 大畈特别区设治局

    1934年4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由阳新县大部分及大冶、鄂城、咸宁、通山等县部分地析置,治所在大畈(今湖北通山县东北大畈)。后废。

  • 李俊堡

    ①明置,属固原州。即今宁夏海原县东南李俊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固原州:李俊堡“在州西北百七十里。其地亦曰李俊沟,亦曰酸枣沟。天顺中,官军讨满四时,分道进兵处也”。②明置,属宁夏左屯卫。即今宁夏永宁县西

  • 韬光庵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北高峰南麓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韬光庵系唐僧 “韬光禅师道场,与乐天同时”。五代晋天福三年 (938) 吴越建为广岩院,北宋改为法安院。世俗仍称韬光庵。

  • 鹿头店

    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北四十里鹿头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