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岭箐
即今四川江安县南万里镇与长宁县东南万岭镇间之蜀南竹海。清嘉庆《江安县志》卷2:万岭箐“一名松山。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有城墟大小射圃遗迹,碑志灭没不详所始。……《方言》:凡竹木茂者皆呼为箐,竹曰竹箐,木曰木箐”。蜀竹海面积120平方公里,洞穴二十余处。其中仙寓洞长500余米,内有殿堂已毁,石壁有观音十八罗汉等摩岩造像,为蜀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。
即今四川江安县南万里镇与长宁县东南万岭镇间之蜀南竹海。清嘉庆《江安县志》卷2:万岭箐“一名松山。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有城墟大小射圃遗迹,碑志灭没不详所始。……《方言》:凡竹木茂者皆呼为箐,竹曰竹箐,木曰木箐”。蜀竹海面积120平方公里,洞穴二十余处。其中仙寓洞长500余米,内有殿堂已毁,石壁有观音十八罗汉等摩岩造像,为蜀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。
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。《清一统志·遵化州》:车轴山“在丰润县南十里。孤圆而高,若卧毂然”。山上有寿峰寺,又称无梁阁。
清光绪年间置,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南庙儿沟镇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0塔城厅: 庙儿驿“旧名乌图布拉克台”。
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万航渡路。原为吴淞江上津渡处。初名法华渡,俗名梵王渡。近代改建成路。1964年以谐音改为万航渡路。
又名恒冀、镇冀。唐方镇名。宝应元年(761)置。为收抚安禄山、史朝义余众而设河北三镇之一。治所在恒州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屡有变动,较长期领有恒、冀、深、赵四州,相当今河北沙河、滹沱河下游以南,献县、
即今四川洪雅县西南桃源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29洪雅县: 桃源场 “在县西南八十里”。
在今贵州黄平县东北三十里。一名东坡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兴隆卫:飞云崖“壁立千仞,奇胜万端,下有澄潭,旁为月潭寺,今置月潭公馆于此”。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10千米的东坡山。古树参天,流水潆洄。有拱桥横
①即玄武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玄武门外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8 “玄武湖” 条引《丹阳记》 云: “后湖又名练湖。”②古称曲阿后湖。又名练塘后湖、开家湖。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
南朝梁普通中改齐通左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齐通县(在今四川眉山县)。太清二年(548)属青州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属眉州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、丹棱两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置,治齐通县(
又名汆来庙。即今江苏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金山县东北有 “大泖港”。
蒙古宪宗二年 (1252) 改邢洺路置,治所在永年县 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永年、鸡泽、磁县、曲周、武安、成安、肥乡、广平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为广平路。蒙古宪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