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城
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九年(334),“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,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、冯翊,章武王斌、乐安王韬合击,破之。斌等收军还三城”。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徧城郡广武县:“有三城。”
(1)古城名。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。东晋咸和九年(334年),后赵将石斌等为羌人所败,退保三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来安县南部、清流河东北。三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30。因境内有三城圩及一座三城寺得名。有粮油加工、塑料、化纤布、轮窑等厂。有公路北接泗浦公路。
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九年(334),“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,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、冯翊,章武王斌、乐安王韬合击,破之。斌等收军还三城”。即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徧城郡广武县:“有三城。”
(1)古城名。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。东晋咸和九年(334年),后赵将石斌等为羌人所败,退保三城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来安县南部、清流河东北。三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30。因境内有三城圩及一座三城寺得名。有粮油加工、塑料、化纤布、轮窑等厂。有公路北接泗浦公路。
元置,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南新汪村。《析津志辑佚》 “天下站名”: “沂州,九十新王庄,南邳州。” 明废。
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置,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叠溪所: 南桥关在 “所南五里”。
南齐改晋寿侨县置,为南晋寿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。梁复为晋寿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年)置,治今四川省彭州市西北。属南晋寿郡。北周时改九陇县。
在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鸿基沿海一带。《安南弃守本末》:永乐五年(1407)于“同安县之同安海口”设巡司。
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招远县“原疃河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东良河源出莱阳县(今莱阳市)西北八十里之芝山,流入界。又平南河出莱阳县西北七十里至下山,北流七十里,合东良河,与原疃河并流入海
即麊泠县。 西汉在占领瓯地区后置。 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。古县名。,又作麊。西汉在占领瓯雒地区后所置。属交趾郡,都尉治。一说为交
①古称庐水。即今江西吉安市南之泸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长沙国安成县: “庐水东至庐陵入湖汉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泸江 “在庐陵县南。即古庐水。…… 《旧志》,泸江源出安福、萍乡二县界之泸潇山
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庐山南麓秀峰寺后。宣统补刊 《庐山志》 引桑乔 《庐山疏》: “大龙潭绕出双剑之东,下注大壑,悬挂数十百丈,曰瀑布水。水循壑东北逝,与马尾水合流出两山山峡中,下注石潭。石碧而削,水练
即故安平城。在今河南柘城县西南三十六里安平乡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“水又东径安平县故城北。”即此。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南。清光绪 《崖州志》卷2: 榆林港在 “城 (今崖城镇) 东一百三十里。西南与安南之陀林湾对望,约三百里许,为印度洋所必由之路”。日俄战争时,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来,曾寄泊于此。在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