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岔

三岔

①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牛庄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海城县:“三岔巡司,清康熙二十一年置,驻牛庄。”

②在今陕西旬阳县西北两河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
集镇名。(1)在山东省利津县南部、黄河滩区。属北宋镇。人口1120。相传,北宋时期蔡氏在此居住成村,因村处三岔路口,故名三岔。金时期发展成为繁华集镇,名为三岔镇。因镇北大清河岸有重要津渡码头,又名河泊镇。清光绪三年(1877年)黄河冲毁村落,居民南迁博兴县乔庄西,称新三岔。后有部分居民重返原址建村,复名三岔。蔬菜种植业发达。有粮食、饲料加工、缝纫等业。有公路接南店公路。(2)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西北部、曲靖坝子西部。西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200。西汉至唐为味县治。明设驿站,分属曲靖府、马龙州、沾益州管理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薯类、烤烟等。有陶瓷厂、农机站、种畜场及建筑、运输等业。贵昆公路经此。(3)在陕西省黄龙县西部。三岔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0。处三条沟交岔处,故名。北宋康定元年(1040年)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,奏请鄜州置军,诏名康定军,驻此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谷子,并产苹果、烤烟。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古都邑名。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二里。《竹书纪年》: 商王 “南庚自庇迁于奄”。即此。②一作䣍、 盖。 商的盟国。 嬴姓。 在今山东曲阜城东二里。《书序》: “成王东伐淮夷,遂践奄。” 因

  • 破多吐水

    亦作婆多吐水。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与宾县交界处之蜚克图河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世祖乃以偏师涉舍很水,……明日,大雾晦冥,失道,至婆多吐水乃觉。”

  • 西岭

    ①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瑞州府:西岭“在新昌县东北六十里。望东山兀起蹲伏若拜舞状,又名拜龙山”。②在今陕西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葭州:西岭“在州西五里葭州河旁。山势逶迤,宋将韩义败

  • 兴教寺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。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。总章三年(670)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。唐肃宗题塔额“兴教”二字,故名。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。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。寺西慈恩塔院内,有玄奘

  •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三年 (前588),晋等伐郑,“郑公子偃帅师御之,使东鄙覆诸鄤,败诸丘舆”。

  • 大寺墟

   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九十里大寺镇。清乾隆四年(1739)移长墩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西北大寺镇。清乾隆四年(1739年)移置长墩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水池郡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(443)置, 属河州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洮水西岸。后改为水池县。

  • 隆安府

    金贞祐初改隆州置,治所在利涉县 (今吉林农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、德惠、双阳县及长春市地。元改黄龙府。金贞祐初升隆州置,治利涉县(今吉林农安县)。辖境约今黑龙江长春市区及九台、农安、德惠、扶余等市

  • 兰陵郡

    ①西晋元康元年(291)分东海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氶县(今山东枣庄市南峄城镇西北一里)。南朝宋移治昌虑县(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)。东魏武定五年(547)复移治氶县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市及滕州市东部、

  • 平蛮县

    ①东晋改平夷县置,为平蛮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境。南朝梁末废。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为羁縻充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(1)东晋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境。为平蛮郡治。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