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岔口

三岔口

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。因位于瑚佈图河(亦作三岔河)汇入绥芬河处而得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于此置绥芬河厅。


(1)地区名。在天津市南开、红桥、河北三区交会处,金钢桥附近。北运河、南运河于此汇流入海河,以三河交汇处得名。旧三岔口在今狮子林桥附近,1918年海河截弯调直,三河相汇处北移至金钢桥北侧。金时在三岔口附近建直沽寨,元称海津镇。元代海运兴起,三岔口一带成为舟船停泊、船工休憩的场所。明代大运河疏通,水路运输更为发达,商业、手工业也随之发展,成为天津当时最繁华的地区。古诗曾有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、“沽上人家千万户,繁华风景小扬州”之赞。1983年建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。(2)集镇名。在天津市宝坻区北部、泃河南岸。三岔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50。始建于辽。因建在泃河、蓟运河、辽代运粮河汇流处,故名。古称三岔城。聚落由三岔口、西小庄、王家庄三自然村组成。有衬衫、丝带、缝纫等厂。三赵、宝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胭脂井

    即景阳井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9: “景阳井一名胭脂井,又名辱井。在台城内。”又称辱井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城内鸡鸣山下。相传为陈后主与张丽华、孔贵嫔避隋兵之所。传

  • 唐努山

    又作倘鲁山、塘努阿林。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南部的唐努乌拉山脉,与蒙古国乌布苏省接壤。《清一统志· 乌里雅苏台》: 唐努山 “在乌里雅苏台城北,近山游牧之乌梁海,为唐努山乌梁海”。

  • 锡铁山

    在今青海大柴旦镇东南与都兰县交界处。海拔4037米。山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铅、锌、锡、铜、锑等十多种有色金属。清咸丰年间开采。至今山中岩壁上还残留着 “咸丰十一年铅局” 字样和古矿洞的遗迹。(1)山名。

  • 马茶城

    今匈牙利之布达佩斯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宗时,随拔都攻马扎儿部主怯怜,“速不台曰:‘王欲归自归,我不至秃纳河马茶城,不还也。’及驰至马茶城,诸王亦至,遂攻拔之”。

  • 俞水

    亦作渝水。即今四川嘉陵江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 “巴俞宋蔡。” 《集解》: 郭璞曰: “巴西阆中有俞水,獠人居其上,皆刚勇好舞,汉高募取以平三秦。后使乐府习之,因名巴俞舞。”

  • 阁川驿

    唐属吐蕃。即今西藏那曲县。为青、藏要道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四》 鄯州: “乐桥汤四百里至阁川驿。”

  • 牒琮州

    即牒珍州。在今四川泸定或汉源、石棉县境。

  • 库陇勒

    即库尔勒。今新疆库尔勒市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5:库陇勒“东北距哈喇沙尔城一百八十里。山势险峻,古焉耆以西诸国关隘也。山南海都郭勒绕而西流,山麓濒河处,右山左河,径极险窄。河南岸为库陇勒城”。

  • 三香水

    一名三交川水。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2泾州灵台县:“三交川水,在县东南十五里,亦名三香水,源从麟游县。”

  • 纳林冲长官司

    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北仁果乡。一说县西北来马乡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