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水县

三水县

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为属国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。东汉末废。

②北魏太延二年(436)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二十八里。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)移治今彬县西北十五里白马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彬县。大业元年(605)移治今旬邑县北十五里陇川堡,属豳州。后属北地郡。唐属邠州,广德元年(763)移治今旬邑县东北职田镇。元和十二年(817)还治今旬邑县北陇川堡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废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复置,仍属邠州。移治今旬邑县。1914年改为栒邑县。

③明嘉靖五年(1526)析南海、高要县置,属广州府。治所在今广东三水市西河口镇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广东三水县:“三水者,汇水、翁水、陶水也。国朝(明)嘉靖五年析南海县之北境,高要县之东境建县, 治白塔,而三水俱在其南,故名。”而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 引《旧志》称:“西江为一水,北江为一水,合流而达省城为一水,故名三水。”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45年移治今三水县(西南镇)。1993年改设三水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。属安定郡,为安定属国都尉治。东汉末年后地入羌胡,废。(2)古旧县名。(1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彬县东北。属新平郡。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年)徙治今彬县西北。此后治所屡有迁移。隋至宋属豳(邠)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并入淳化县。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复置,治今旬邑县。明、清仍属邠州。1914年因与广东省三水县重名,改名栒邑县。(2)明嘉靖五年(1526年)析南海、高要两县置,治白塔村龙凤岗(今广东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镇城内村),属广州府。1945年迁治西南镇。1993年撤销,改设三水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锡矿山

    在今湖南冷水江市东北。产锑矿,有 “世界锑都” 之称。昔人误认锑矿为锡矿,故名。自明以来,陆续有人采炼。清季始著称于世。在湖南省中部、冷水江市与新化县交界处。属雪峰山。南北走向,长约9千米。最高峰药泉

  • 东良河

    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招远县“原疃河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东良河源出莱阳县(今莱阳市)西北八十里之芝山,流入界。又平南河出莱阳县西北七十里至下山,北流七十里,合东良河,与原疃河并流入海

  • 府前江

    即今广西西南之左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平府崇善县: “南有府前江,即丽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85太平府: 府前江 “绕府城东、南、西三面。发源广源州,合七源州水,历龙州、下思明,会崇善县水,流至府前

  • 喀尔喀莫

    亦作哈库马、喀尔库玛屯。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“正西松花江即混同江南岸距 (富克锦) 城……一百三十里喀尔库玛屯。”

  • 开边镇

    唐置,为军镇,属戎州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。

  • 公俄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东。元时为杨溪公俄等处长官司辖地。

  • 泉上里

    清置,属宁化县。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泉上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
  • 永安营

    ①即今甘肃靖远县西北永安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靖远卫:永安营“在卫北裴家川。……卫境要地,设官军戍守于此”。②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永安营“在大通县西。地名测尔兔。本朝雍

  • 陈岩

    即今福建莆田市西北九华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陈岩“在城北十里。古有陈姓者隐此山。上有石洞,广可数丈。旁有巨人迹、石茶灶、石棋枰”。

  • 张家林

    即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张家林乡。洪宪元年(1916)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章丘县西有张家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