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河

三河

①汉代称河内、河南、河东三郡为“三河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司隶校尉“察三辅、三河、弘农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。”李贤注:“三河,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也。”

②汉时羌人所居黄河、赐支河(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、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一段黄河)、湟河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羌人“俱亡入三河间”。

③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三河在“县(治今茶阳镇)西四十里。上流有三:自汀杭北注者曰大河, 自长乐县西注者曰小河,自平和县东注者曰小溪,三支交会,潆洄渟滀,南达府城东,所谓韩江也”。


(1)古地名。(1)汉称河东、河内、河南三郡为三河,与三辅、弘农同为畿辅之地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(2)汉称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为三河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。”李贤注:“三河,河南、河北、河东也。”(2)古水名。汉时羌人所居黄河、赐支河(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带境内一段黄河)、湟河的合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羌人“俱亡入三河间”。(3)今水名。在江苏省西部。起自洪泽湖东南的蒋坝镇,东南通高邮湖。淮河主流经此入长江。建国后建有三河闸,以控制洪泽湖水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驼寺镇

    清置青驼寺巡司,属兰山县。即今山东沂南县西南四十五里青驼镇。

  • 鹿苑台 (臺)

    在北魏平城宫内,今山西大同市城北。《魏书· 太祖纪》 载: 天兴四年 (401)五月,“起紫极殿、玄武楼、凉风观、石池、鹿苑台”。

  • 春秋国名。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二年 (前700),“伐绞之役,楚师分涉于彭,罗人欲伐之”。又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“楚屈瑕伐罗,……罗与卢戎两军之,大败之”。杜注:“罗,熊姓

  • 蒲津桥

   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(前257) 初作 “河桥” 于蒲津 (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、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)。其后西魏、隋、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(桥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:开元十二年

  • 峰门寨

   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二十五里。明万历中筑城,设巡司戍守。后移于中峒。

  • 大宁寨

    ①即大宁城。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封子朱权为宁王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“(洪武)二十年,命宋国公冯胜等征纳哈出,谕令据大宁塞分兵列戍,以控制之。胜遂筑大宁、宽河、

  • 鱼龙山

    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七十里南阳乡,东南接石台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 “青山” 条下:“又鱼龙山,在县南七十里。其深谷中有小鱼龙洞,又有大鱼龙洞。水分七流,互相交贯,中多奇胜。”大鱼龙洞称鱼龙前洞

  • 北相堡

    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北北相镇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 “霍赵堡”条下:“又北相堡,在(安邑)县西北。”

  • 恒农县

    ①东汉灵帝改弘农县置,属恒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北三十里故函谷关。西晋复为弘农县。北魏又改为恒农县。北周复名弘农县。唐神龙初复为恒农县,开元中又名弘农县。②南朝梁置,为西恒农、陈南二郡治。治所在今安

  • 显阳苑

    东汉雒阳苑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 载: 延熹二年 (159),“秋七月,初造显阳苑,置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