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河屯
亦作山河屯。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南山河镇。当呼兰河(细鳞河)注入拉林河处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南“五十里山河屯镇,分防经历驻此”。
亦作山河屯。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南山河镇。当呼兰河(细鳞河)注入拉林河处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南“五十里山河屯镇,分防经历驻此”。
即今山西广灵县南之壶流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代郡平舒县:“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沽。”
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。东汉属清河国,移今莘县西南朝城镇。北魏改武阳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《地理志》曰:漯水出东武阳。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,西北径武阳新城东。曹操为东郡所治也
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郯城县:大方湖“方广百亩,有蒲鱼之利。其下流亦入沂水”。
在今湖南新宁县西南。瑶人所居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 有“圳源峒”。
即赛音诺颜部左翼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诺莫冈西南。
清康熙十四年(1675)置,属察哈尔左翼。驻地在布尔噶台(今内蒙古化德县东北七号村一带)。1914年改称察哈尔左翼正白旗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以察哈尔部编置。驻布尔噶台(今内蒙古化德县东北七号村
在今湖南江永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清溪源,“ 《县志》: 县界凡十有二源,皆瑶所居。如清溪、古凋,在县西七十里; 扶灵、勾蓝,在县西南四十里; 埠陵,在县西北四十里; 高泽,在县西三十五里。
金建为行宫,在今河北玉田县境。大定二十年 (1180) 改为御林。
在今吉林扶余县北一百六十里徐家店石碑崴子屯东三里土岗上。建于金大正二十五年(1185)。碑通高3.20米,正面和背面分别用汉字和女真文字记载了女真反辽斗争胜利的史实。清道光年间编写的《吉林外记》首录碑
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。明初将元代在盐池所设地紫泉、会明二场合并,称西场。民国初并入解池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