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都镇

三都镇

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: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。


(1)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、新安江南岸。面积13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,人口2000。旧名翁村街。清制为第三都地,故名。民国时置镇,1949年改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复置镇。产稻、茶叶、蚕茧、淡水鱼、柑橘。是建德市水产养殖基地。有食品、服装、电镀、机械、铸造、制伞等厂。农贸集市兴旺。公路通市区。名胜有龙门山和龙门瀑布,东晋开国侯宋兴故里。(2)在浙江省诸暨市西北部、浦阳江西岸。面积72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,人口4000。清时地属第三都,故名。1956年为三都乡,1958年属东风公社,1961年析置三都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白门、红门、丰山、唐山四乡并入。境内西部为丘陵,东部为河谷盆地。产稻、茶叶、蚕茧、草莓、淡水鱼等。工业以建材、轻纺、电子电器为三大支柱。有工业电子、电子元件、电声器材等厂。有贡缎专业市场。浙赣铁路经此并设站,公路通市区。(3)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部、三沙湾内三都岛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松岐,人口690。明设都图,列为三都,故名。1958年由飞鸾乡析置三都公社,1980年改乡,1984年置镇。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。港湾水深,风景优美,为深水避风港。工业有造船、水产加工、渔业机械、瓷器等。有环岛公路,并经轮渡达对岸接飞礁公路。名胜有仙人画等。(4)在江西省铜鼓县中部。面积259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8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,人口780。宋代陈姓建村,清乾隆时属义宁州上武乡二十三都,简称三都。1949年设三都乡,1958年设高峰公社,1959年分设三都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置镇。2001年西向乡并入。主产稻。森林资源丰富,产香菇、茶叶。有化工、农机、木竹制品、罐头食品等厂。修铜、上铁等公路经此。(5)在江西省修水县东北部、修水两岸。面积94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,人口4000。沿用古区划名,称三都市,又名三都街、三都镇。1949年属梁口等乡。1958年设太阳升公社,1984年改乡,1993年改设镇,1995年改名三都镇。为县粮食、油菜籽、油茶重点产区,盛产大豆、芝麻、花生、柑橘等。有农机、印刷、纺织器材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是县东北部最大集市,柯龙公路经此,为修三公路终点。修水通航。(6)在湖南省耒阳市东部。面积7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脑头,人口2740。以驻地旧为三都得名。建国初属耒阳县七区,1956年设乡。1958年成立三都公社,1984年改乡,1993年建镇。1995年石准乡并入。主产稻。矿产以煤为多。有煤矿、渔场、林场、药材场等。设有圩场。有公路接耒攸公路。(7)在湖南省资兴市西北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,人口4.9万。按旧时行政区划,此地为第三都,后袭为地名。1949年属郴侯区。1956年为三都镇。1958年属蓼市公社,1960年为三都公社。1961年划属东江市。1962年置三都镇。主产稻、蔬菜。煤藏丰富,享“煤田”之誉。有洗煤、耐火材料、塑料、陶器等厂。资兴矿务局设此。京广支线郴三铁路经此设站。公路南通市区、北通永兴县鲤鱼塘。镇内老街有1928年三都苏维埃政府旧址。(8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中部偏西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,95%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街,人口1650。因清初为三都巡检司得名。1950年为柳江县五区,1957年设三都乡。1958年为三都公社,1959年改工农公社,1962年改三都区,1969年复三都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6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玉米、花生、柑橙等。手工艺以竹壳凉帽著名。有化工、石粉、农机等厂。设有农贸市场。322、323国道横贯境内。(9)在贵州省惠水县西部、石厂坡西麓、涟江畔。面积72.1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都村,人口4200。三都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“三处堵水的地方”,涟江至此形成三道水塘,故名。明为金石番长官司地。1932年置三都镇,1950年废。1963年置三都公社,1984年复置镇。1991年金石乡并入。为惠水粮油产区。产柑橘。是县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阳府

    北宋政和六年(1116)升晋州置,治所在临汾县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洪洞、襄汾、浮山、汾西、安泽、古县等县地。元初改平阳路,大德九年(1305)改晋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

  • 小藏峰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三曲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9作“小藏岩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“天柱峰”条下:小藏峰“峰右有仙船岩,溪中望之,隐隐若艇,半在岩外。峰背有仙机岩”。

  • ①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康城。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 《索隐》 曰: “康,畿内国名。宋忠曰: ‘康叔从康徙封卫。’” 王应麟 《诗地理考》 以为康叔初封即阳翟县西北康城。②西康省简称。“康” 一

  • 军祥

    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定公五年(前505),“吴人获薳射于柏举。其子帅奔徒以从子西,败吴师于军祥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南。《左传》定公五年(前505年):“吴

  • 车道岭

    一名车道岘。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南七十里,接定西县界。悬崖绝壁,仅通一路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大将军(徐)达师自潼关出西道,元库库退屯车道岘”。即此。

  • 邵伯湖

    在今江苏江都市西北运河之西。东接艾陵湖,西接白茆湖,南通新城湖,旁有邵伯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7扬州引《元和志》云:邵伯埭“在江都县东北四十里。晋谢安镇广陵,于城东二十里筑垒,名曰新城。城北二十里有埭,

  • 上犹场

    五代杨吴析南康县置,在今江西上犹县西。以犹水为名。南唐保大十年(952)升为上犹县。五代杨吴时割南康县西南一乡置,治今江西省上犹县。属南康县。南唐保大十年(952年)升为上犹县。

  • 赤亭水

    ①即今湖北东部长江北岸支流举水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,谓之赤亭水。”②一名赤水。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赤亭水出(南安)郡之东山赤谷,西流径城北,南入渭水。”《晋书·

  • 静海县

   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置,为通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。北宋天圣元年 (1023) 为崇州治。明道二年 (1033) 复为通州治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为通州路治,后复为通州治。明洪武初

  • 清冷泉

    或即清冷之渊。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北丰山下。唐李白有 《游南阳清冷泉》 诗。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区东北丰山下。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耕父杨光于清冷之渊。”李白有《游南阳清冷泉》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