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道
①即清乾隆六年(1741)所置苏松太道,因驻上海县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,通称上海道。
②1914年1月置,驻上海县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,同年6月改为沪海道。
(1)苏松太道移驻上海县后的通称。(2)1914年1月置,治上海县(今上海市城区)。属江苏省。原仅辖上海等五县,旋改依苏松太道旧区域,辖上海、吴县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松江、南汇、青浦、奉贤、金山、川沙、太仓、嘉定、宝山、崇明等县。辖区约当今上海市及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各市县(张家港市除外)。1914年6月废。
①即清乾隆六年(1741)所置苏松太道,因驻上海县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,通称上海道。
②1914年1月置,驻上海县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,同年6月改为沪海道。
(1)苏松太道移驻上海县后的通称。(2)1914年1月置,治上海县(今上海市城区)。属江苏省。原仅辖上海等五县,旋改依苏松太道旧区域,辖上海、吴县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松江、南汇、青浦、奉贤、金山、川沙、太仓、嘉定、宝山、崇明等县。辖区约当今上海市及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各市县(张家港市除外)。1914年6月废。
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南帽子山,绵亘而南为大信山。”
唐置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。《宋史·河渠志四》: “开宝九年,郊祀西京,诏发卒五千,自洛城菜市桥凿渠抵漕口三十五里,馈运便之。其后导以通汴。”
清雍正四年(1726)置,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南六十里黄丝桥。以凤凰山得名。
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。旧属怀远县,明置宜良镇巡司。
①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王寨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“沁水又径沁水县故城北,盖藉水以名县矣。”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永宁县置,属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沁水县。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属
在今浙江奉化市东象山港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石盆渡在“县东七十里。滨海诸支港所经,路达象山县”。
在今江西上饶县北柴门关之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3上饶县“岑阳关”条下:“又(柴门关)北有东坞关,亦走徽婺之间道也。”
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义丰县置,属定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安国市。神龙元年(705)复改义丰县。古县名。武周万岁通天二年(697年)以义丰县改名,治今河北省安国市。属定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义丰
①在今广东惠来县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海宁县“有龙溪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4潮阳县:龙溪山“今名海宁岭,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”。②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3贺州:龙溪山“在富川县北。距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龙茗镇。元升为龙英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