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迮戍
亦作下笮戍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沔水北。《魏书·贺拔胜传》:永熙二年(533)“胜将图襄阳,攻萧衍下迮戍,克之”。
迮,又作笮。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、沔水北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北魏贺拔胜南攻克下迮戍;齐永元二年(500年),北魏东荆州刺史桓晖拔下笮戍。皆即此。
亦作下笮戍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北沔水北。《魏书·贺拔胜传》:永熙二年(533)“胜将图襄阳,攻萧衍下迮戍,克之”。
迮,又作笮。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、沔水北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北魏贺拔胜南攻克下迮戍;齐永元二年(500年),北魏东荆州刺史桓晖拔下笮戍。皆即此。
唐贞观四年 (630) 以处降羌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唐贞观四年(630年)以党项部落置,治洛平县(今四川若尔盖县西)。属静边州都督府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若尔盖县
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。一名九皋山。昔有白鹤鸣其上,故名。《元和志》 卷5陆浑县: 明皋山 “在县东北十五里”。李白 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若有人兮思鸣皋,阻积雪兮心烦劳。” 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二
清光绪五年 (1879) 在帕米尔地区设置黑孜吉牙克卡 (今克孜勒接以克山隘)、六尔阿乌卡(今木尔加布)、巴什滚伯孜卡 (今叶什勒库里湖东南巴什古木别孜)、图斯库尔卡 (在叶什勒库里湖东土孜库里)、雅
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罗山县:“大乘寺泉在县西南百二十里。引流灌田,其利甚溥。”
①一名凤山。在今安徽宁国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5宁国府:鸡山“在宁国县南五里。峰峦秀拔,县治之镇山也”。②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9章丘县:“晏谟《齐记》云:卫国县南有鸡山,人云:昔有神鸡晨
清置,属长治县。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荫城镇。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部。面积68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荫城,人口 4360。因位居老雄山主峰北麓、万松树荫之下,故名荫城。为上党古镇。1949年为
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。王莽时改名胜僰。三国蜀复名胜休,属建宁郡。西晋武帝时属兴古郡,永嘉五年 (311) 属梁永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
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中部。创建于明万历八年 (1580)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法雨寺 “在定海县补陀山。明建,初名海潮寺,本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,赐今额”。
在今河南新安县东北。1945年3月, 八路军在此歼灭侵华日军四十余人,伪军一百余人, 日军小队长清水被当场击毙。
即今内蒙古临河市西南黄杨木头乡。清光绪 《五原厅志》 卷上: 西乡村中有黄羊木头。此地原有两棵树,蒙古语称 “哈业毛都”,汉语转音为黄羊木头。1901年 《辛丑条约》 签订后,此地沦为比利时的传教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