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雷州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明初改为下雷峒。万历十八年(1590)复为下雷州,属南宁府。清雍正十年(1732)改属镇安府。光绪十二年(1886)属归顺直隶州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与安平、太平土州合并改设雷平县。
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为羁縻州。元因之,属镇安路。后降为下雷峒。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复升为州,属镇安府。清废。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明初改为下雷峒。万历十八年(1590)复为下雷州,属南宁府。清雍正十年(1732)改属镇安府。光绪十二年(1886)属归顺直隶州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8年与安平、太平土州合并改设雷平县。
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为羁縻州。元因之,属镇安路。后降为下雷峒。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复升为州,属镇安府。清废。
金置,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南大有屯附近固木纳城。《金史·宗尹传》:“授世袭蒲与路屯河猛安,并京管谋克。”
①明成化七年 (1471) 析江阴县置,属常州府。治所在今江苏靖江市。长江在此分为南北两道,天启以后县北江流渐淤为平陆。民国初属江苏苏常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93年改设靖江市。②清光绪三十四年
①唐永泰二年(766)置,属郎茫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里田房。后废。②元置,属腾冲府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古永。后废。古县名。(1)唐置,治今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境。属安南都护府。后
即枣台铁路。从山东枣庄经峄城至台儿庄。
即今河北故城县东北三十八里小庙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故城县图:西北有小庙镇。在安徽省肥西县北部。面积96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五十里小庙,人口7200。因距合肥城50里,并有小
即今江西南昌县(莲塘镇)西南万舍街。清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6:万舍街“距(南昌)城五十里”。
唐置,属平羌县。在今四川乐山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平羌县:“有(平羌)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府:平羌关“在州西北。《唐志》平羌县有平羌关。《志》云:白崖山南有临江关。今废。即平羌之讹也”。
即今湖北襄樊市南之岘山。唐韩愈《送李尚书逊赴襄阳八韵得长字》诗:“风流岘首客”,指此。《宋史·孟宗政传》:南宋嘉定十年(1217),金人犯襄阳,“宗政午发岘首,迟明抵枣阳,驰突如神。金人大骇,宵遁”。
北宋置,属临淮县。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安河入洪泽湖之口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安河入洪泽湖口处。北宋属盱眙县。(2)今镇名。在陕西省延长县东北部、安河上游东侧。面积225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
十六国前凉置,属武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红山窑乡高古城。北魏改名燕支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高古城。属武兴郡。北魏时属番和郡。后改燕支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