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和州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永和县(今山西永和县)。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唐武德三年(619年)置,治永和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永和县(今山西永和县)。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唐武德三年(619年)置,治永和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
唐大足元年(701)改平狄军置,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。后废。武周大足元年(701年)改平狄军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。属朔州。为军事戍边之地。后废。
即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。元工部尚书王敏建暖泉书院于此。今遗址尚存。(1)在河北省蔚县西陲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暖泉,人口9530。金末建村,因泉水严冬若蒸,故名。1953年
1941年1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招远县北部析置,治杜家村 (今山东招远市西北杜家)。1950年1月撤销,并入招远县。旧县名。又称北招县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招远县北部析置,治今招远市杜家村。以
亦作密占窝集。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玛展窝集“在宁古塔城西北一百二十里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9宁古塔城:玛展窝集“密占河发源于此,密占、玛展声转字通,非两地也”。
在今四川宜宾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 定夸山 “在宜宾县西百里。山坡荔枝连袤,多属廖氏。(黄) 山谷所赋 ‘廖致平家绿荔枝’即此山所出也”。
即刘家口。又名刘口集。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刘口乡。旧属山东曹县, 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1929年析西宁、湟源二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曲沟乡。1943年迁驻恰卜恰(今共和县)。1952年改为共和藏族自治区,1953年复改共和县。在青海省东部、青海湖之南,东依日月山,东南界
在今湖南永州市西。唐柳宗元《钴鉧潭西小丘记》:钴鉧潭“西二十五步,当湍而浚者,为鱼梁。鱼梁之上有丘焉”。
即大要县。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东汉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地郡大县注:师古曰:“即古要字也, 音 一遥反。”
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剥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南府》: 剥隘 “在 (宝宁) 县东南三百九十里,与广西田州之喇村及归顺州之送那邨接界”。民国时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