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峤山

东峤山

即大庾岭。在今江西大余、广东南雄县之间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连水“出南康县凉热山连溪,山即大庾岭也,五岭之最东矣,故曰东峤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4始兴县:“大庾岭一名东峤山,即汉塞上也,在县东北一百七十二里。……五岭之戍中,此最在东,故曰东峤。高一百三十丈。”历为南北交通要隘。原道崎岖险峻,行旅不便,唐开元四年(716)张九龄主持另开新道,始为坦途。


即“大庾岭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安县

    ①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(937) 升靖安场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靖安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靖安县: “取靖安乡以名县。” 宋属隆兴府。元属龙兴路。明属南昌府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

  • 西凉府

    五代及西夏时改凉州置,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降为西凉州。唐广德二年(764年)凉州地入吐蕃,至五代、宋初当地豪酋自置牧守,称为西凉府,一名河西军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。辖境约当今张掖

  • 阿里港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驻地。清时商贸繁盛,凤山县丞曾驻此。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。清时商旅贸易,五方鳞集,市极喧哗。凤山县丞曾驻此。

  • 顺化县

    ①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安化县置,为顺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乾元初为庆州治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复为安化县。②唐置,属羁縻播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

  • 乐东县

    1936年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。1987年改设乐东黎族自治县。1988年划归海南省。旧县名。1936年析昌江、感恩两县各一部置,治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。1987年底撤销,

  • ?岭

    在今浙江富阳市北二十五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富阳县: ��岭, “明初李文忠自严州下桐庐, 至富阳,遂北趋余杭,张士诚将潘原明守杭州,以城降,盖道出于此”。

  • 浮图关

    亦作浮屠关、佛图关。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。因上有石佛像,故名。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。《元史·李进传》: 己未年 (1259) 八月,与宋军 “又战浮图关”。即此。

  • 西山

    ①在北京市西。为西部诸山总称。系太行山支脉,其中以百花山、翠微山、卢师山、香山、玉泉山、妙锋山、潭柘山等最为著名。赵万里校辑《元一统志》卷1载金大定二十六年(1186)李晏所撰碑云:“天都右界,西山苍

  • 建成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泊头市西北二十里齐桥镇。东汉废。②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高安县。汉武帝时曾为长沙定王子拾侯邑。东汉改作建城县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

  • 和硕特东上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祁连县、门源回族自治县、海晏县三县交界处。后迁今乌兰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牧地在青海东北岸。东至阿拉赖达巴木鲁,南至柴吉,西至青海,北至乌尔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