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徐州

东徐州

①北魏献文帝置,治所在团城(今山东沂水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、沂源、蒙阴、莒县、莒南、日照及江苏赣榆等县市地。太和二十二年(498)改南青州。

②北魏孝昌元年(525)置,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)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)改为武州。东魏复名东徐州。北周改为邳州。

③南朝梁改南徐州置,治宿预郡(治今江苏宿迁市东南)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东楚州。


(1)北魏献文帝置,治团城县(今山东沂水县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沂水、沂源、蒙阴、莒县、莒南、日照及江苏省赣榆等县市地。太和二十二年(498年)改为南青州。(2)北魏太和中置,治宿预县(今江苏宿迁市东南)。南朝梁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北,睢宁县南部、宿迁市、沭阳县南部以南,涟水县以西地区和安徽省五河县、泗县东部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名东楚州。(3)北魏孝昌元年(525年)置,治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邳州、新沂、睢宁及山东省郯城、临沂等市县。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改名武州。东魏武定八年又改东徐州。北周改邳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鸣皋山

   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。一名九皋山。昔有白鹤鸣其上,故名。《元和志》 卷5陆浑县: 明皋山 “在县东北十五里”。李白 《鸣皋歌送岑徵君》:“若有人兮思鸣皋,阻积雪兮心烦劳。” 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二

  • 敬善寺

    唐高宗时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西山北部。为唐洛阳龙门十寺之一。内有优填王像和左、右护法天王像。唐刘沧有 《登龙门敬善寺阁》诗。

  • 玉带河

    ①在今河北省中部, 自博野经肃宁、任丘、雄县,至霸州市东南与永定河相汇入于海。《元史·河渠志一》 “河间河”条:泰定三年(1326)都水监言,“古陈玉带河, 自军司口浚治,至雄州归信县界,以导淀泺积潦

  • 前秦

    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50年氐族贵族苻洪称三秦王。352年子健据关中称帝,建都长安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,国号秦。史称前秦。357年苻坚即位后,灭前燕、前凉及代国,曾一度统一我国北方。394年为后秦所灭。

  • 广慧寺

    原名郭隆寺,亦曰古隆寺。藏语意即鹰沟。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广慧寺“在西宁县北一百三十里。旧名尔郭隆寺。本朝雍正四年赐额佑宁寺。乾隆十四年御书真如权应扁额。三十五年赐

  • 平林市

    一名平里市。即今湖北广水市西南六十里平林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申中堡

   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年羹尧传》:雍正初,“罗卜藏丹津攻西宁南川口,师保申中堡”。即此。

  • 平羌关

    唐置,属平羌县。在今四川乐山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平羌县:“有(平羌)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府:平羌关“在州西北。《唐志》平羌县有平羌关。《志》云:白崖山南有临江关。今废。即平羌之讹也”。

  • 法库山

    在今辽宁法库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法库直隶厅: “法库山在南。”

  • 安棚

    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六十四里安棚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八年(1860)七月,“窜唐县之安棚、栗园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桐柏县西北部。安棚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100。原名安家棚,后简称安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