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海国
三国魏黄初中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、郯城及江苏赣榆、东海、新沂、连云港等市县地。西晋复改东海郡。
三国魏黄初中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、郯城及江苏赣榆、东海、新沂、连云港等市县地。西晋复改东海郡。
明成化以后置,属高罗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境。清废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一带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阳元水“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,东北流径其县南……又东北流注于江,谓之阳元水口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阳元水“在奉节县西……今《舆图》:县西南有五龙、
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置,治所在叠川县(今甘肃迭部县东南二十四里良种场古城址)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叠州: “盖取山川重叠为义。” 辖境相当今白龙江上游地区。隋大业元年 (605) 废。唐武德三年
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塔尔迪库尔干西南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硕津乌苏(河),发源伊犁河北岸山,北流经阿勒坦额、墨勒都图山西,东汇古尔班胡苏图水,又北流经塔兰胡图克境,东与库克乌苏河汇。”
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北西泇河,由山东苍山县入境,与东泇河会为泇河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泇水“西泇出峄州东北抱犊山,东南流至三合村,与东泇合”。
又作东祥州、祥州。元置,在今吉林汪清县北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(里)石迪,正东北五十(里)甫丹,百一十(里)东洋州。”明废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。清雍正五年(1727) 改为青谿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
在今福建上杭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大孤滩在“县南四十里。立石槎牙,舟难上下,行者必易载而渡”。
在今山东曹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九年 (613),“济阴孟海公起为盗,保据周桥,众至数万”。又唐武德四年 (621),“窦建德克周桥,虏孟海公”。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九年(
在今云南姚安县西。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