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溪

东溪

①即句溪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里水阳江上游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二年(891)正月,孙儒举兵济江攻杨行密,“儒将李从立奄至宣州东溪,行密守备尚未固,众心危惧。夜,使其将合肥台濛将五百人屯溪西,濛使士卒传呼,往返数回,从立以为大众继至,遽引去”。

②一名杭水。即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东津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东溪在“县东五里。源出天目山,北流受千秋岭及诸山之水,又西北经东山下石口市至栏杆溪,又北则县南千顷诸山水及昌化县洋丁山水皆流入焉,谓之杭水, 西北去县十五里,又北流五里至河沥溪,是为东溪……为句溪上源”。

③即今曹娥江上源支流新昌江。在今浙江新昌县东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10新昌县:东溪“在县东一里。其源东南来自天台石桥瀑布水……合流入县至虎队岭,支派入蛟湖,入县南流,溉田一万二千亩,其巨派从北流过县后,西北流为三溪, 出嵊县为剡溪”。

④在今浙江乐清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乐清县:东溪“在县治东,一名云溪”。

⑤即今浙江遂昌县东松阴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东溪在“县东十二里。自双溪分流,合县东诸山溪之水,经马鞍山下,流益盛,入松阳县境,谓之松溪”。

⑥珠游溪支流。即今浙江三门县南亭旁溪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东溪“在宁海县南九十里。源出屈母山南湫水潭,北流三十里入宁和溪。产铁沙,冶之成铁”。

⑦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东溪“在大田县东北七十里。源出县西北三十里, 曰觞溪潭。东流合渡头桥溪入尤溪”。

⑧即今福建诏安县东之东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诏安县:东溪“在县城东。源出平和县大峰山,入县境回环流,诸溪涧水悉汇入焉。经县南五里,为横岭渡。又南入于海”。

⑨即今福建同安县东之东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同安县:东溪在“县城东。源出大罗山,东南流,有曾溪,出县东北三十里曾岭下流合焉,绕流至县城南,与西溪会……东流五十里入于海”。

⑩在今福建古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东溪“在古田县东。源出县东北杉洋镇,西流至县东,合古田溪”。

(11)即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北之北溪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东溪“在崇安县(今武夷山市)东北。亦名东北溪。源出岑阳欧岭, 众流合趋, 与西溪会”。

(12)在今广东潮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潮阳县:东溪在“县西七十里,源出大南山而东注, ……流注练江”。

(13)指今四川綦江县南之綦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綦江县:“南有綦江,即僰溪之上流, 一名东溪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綦江“亦曰东溪。万历中,杨应龙作乱,分兵犯南川、江津、綦江诸县,官军与战于东溪,贼少却是也”。

(14)在今贵州平坝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平坝卫:东溪“源出东北石洞中,流灌田亩, 人赖其利”。


集镇名。在浙江省泰顺县城东南部。东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750。因东溪流经得名。产毛竹、茶叶、杨梅。有制茶、石材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牡丹江站

    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宁安府:东清铁路有“牡丹江站”。

  • 王盘山

   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海中,西北距海岸四十里。南宋常棠《澉水志》卷5:“王盘山邈在海中,桥柱犹存。淳祐十年,有于旁滩潮里,得古井及小石桥、古树根之类,验井砖上字,则知东晋屯兵处。”又作黄盘山。在浙江省平湖

  • 永和乡

    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大宁路:“至元五年,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。”

  • 梅溪砦

    在今福建上杭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上杭县: 梅溪砦 “在县东梅溪口。宋置,今废”。

  • 芦墟镇

    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四十五里芦墟镇。清置汾湖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部,汾湖、元荡、韩郎荡、淀山湖间。面积10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芦墟,人口1万。元杨维桢《游汾湖记》谓因汾湖畔芦苇滩

  • 胜邓洲

   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的棉兰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从葛葛僧祗四五日行,至胜邓洲。又西五日行,至婆露国。”

  • 蓝溪部

    大理国置,治所在罗眉川 (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南金顶镇)。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改置兰州。

  • 狐人

    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长葛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定公六年 (前504),郑伐 “狐人”。即此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颍川郡颍阴县: “有狐宗乡,或曰古狐人亭。”即“狐壤”。

  • 鱼通万户府

    元置,属天全招讨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十七年(1280),“敕东西川发蒙古、汉军戍鱼通、黎、雅”。即此。后废。

  • 打马㩜溪

   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乐乐溪,为秀姑峦溪西源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东州:“大港上源曰打马㩜溪,出秀姑峦山,东流经治北……经奇密社北,入于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