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肥河
在今安徽寿县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寿州:“东北有八公山,东肥水径其下,西入淮,谓之肥口。”
在今安徽寿县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寿州:“东北有八公山,东肥水径其下,西入淮,谓之肥口。”
北宋庆历三年 (1043)废颍阳县置,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镇。四年 (1044) 复为颍阳县。熙宁二年 (1069) 废县为镇。元祐二年 (1087) 复为县。金又废县为镇。(1)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
在今甘肃兰州市西津东路东段。明建文二年 (1400) 由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建。因主祀雷祖,民间称为雷坛。永乐年间赐名金天观。现辟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。
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安溪县“翠屏山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。其山峭绝而高大,可耕可庐。一名佛天山。”
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。旧有浮桥,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,架木为梁,建于建江上。后屡圯屡复,清初称通都桥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1建宁府:平政桥“跨大溪,立趾十有一,各高七十二尺,酾水之道有九,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白塔岭下钱塘江滨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9: “浙江驿在龙山闸,洪武三年建。” 为官吏送往迎来之所。清乾隆中废。
在今安徽来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来安县:来安镇“在县东三十里。旧置镇于此,今废”。
即大招寺。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大昭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。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,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。据藏史《贤者喜宴》记载:“赞普松赞干布时建立了逻娑白哈尔……”逻娑即今拉萨;白
古泽薮名。一名大昭泽、昭余泽,又称祁泽、邬泽、邬城泊、昭余池。在今山西祁县、平遥县以西、文水县东南及介休县以北一带。《周礼· 职方》: “正北曰并州,其山镇曰恒山,其泽薮曰昭余祁。” 《尔雅· 释地》
即今河北霸州市东南五十里胜芳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: 胜芳镇 “在文安县东北七十里。居民万余家,贸易时舳舻千计”。在河北省霸州市东南部。面积86.6平方千米。人口9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胜芳,人口6.
在今北京市东北二十里东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大兴县: “御马苑在京城外郑村坝等处,牧养御马大小二十所,相距各三、四里,缭以周垣,垣中有厩,垣外地甚平旷。自春至秋,百草繁茂,群马畜牧其间,生育蕃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