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置,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睦州“有三河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严州府:三河关“在府(治今梅城镇)南四十里。有三河渡,即东阳江渡口也。唐置三河戍于此”。唐置,在今浙江省
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北百里鸣音乡。清代设鸣音吾汛。
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义兴县“有计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“《郡国志》云:义兴县计山西一峰名金鹅峰,昔有金鹅飞集此峰,因以名。”
即宜君水。在今陕西耀县。源出县北界,东南流至县城南合漆水为石川河,入于渭河。《诗经·周颂 ·潜》: “猗与潦、沮。” 《尚书·禹贡》 雍州:“漆沮既从”; 导渭,“又东过漆、沮,入于河”。《清一统志
一名龙王庙。即今河南嵩县南一百一十二里白河乡。清乾隆《嵩县志》卷12《市镇》:白土街“为嵩境西鄙,嵩境重山渐童,惟白河白土街尚饶材木”。
北魏西域国名。国都在忸密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)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忸密国“都忸密城,在悉万斤西”。唐为安国。
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惠州府 (今广东惠州市)。二十三年(1390) 升为惠州卫。
①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高安县: 谢山 “在县北一百里,谢仙君上升之处。奇峰怪石,丹灶履迹犹在。上有真祠,祈祷皆应”。②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谢山
①清置,属五台县。即今山西五台县西南二十五里东冶镇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圣祖玄烨西巡经此。②即今山西阳城县东南东冶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东冶镇“在阳城县东南五十里。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移拦车镇同
即今四川武胜县东北三溪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定远县:三溪铺“在县北六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