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书省

中书省

①元置,指直属中书省的地区。俗称腹里。治所在大都路(今北京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三省, 内蒙古自河套以东至哲里木盟以西,河南的黄河以北(原阳、延津、封丘除外)及虞城、山东的东明、江苏丰县、沛县、安徽砀山等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废,辖地分属河南、山东两行省。

②明洪武元年(1368)改江南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西婺源县地。十三年(1380)废。其地直属六部为京师。


(1)蒙古中统元年(1260年)置,除总理全国政务外,还直辖腹里地区,亦称中书省,以别于各行中书省辖区。治开平(五年改为上都路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。至元四年(1267年),移治中都(九年改为大都,今北京城西北隅)。至顺初,辖境相当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三省,内蒙古自治区从河套以东至通辽市,吉林省白城市、通榆县、长岭县以西,河南省黄河以北(原阳、延津、封丘县除外)及虞城县、江苏省丰县、沛县及安徽省砀山县等,通称腹里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。辖境分属河南、山东两行省。(2)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朱元璋置江南行中书省,治应天府(今江苏省南京市),洪武元年(1368年)建南京,罢江南行中书省,以所领府州直隶中书省,仍称中书省;十三年罢中书省,以所领直隶六部,改称京师或直隶,辖境相当今江苏、安徽、上海两省一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合场

    亦名双河场、铁山坪。即今四川大足县西六十里铁山镇。清道光《大足县志》卷2:双合场“在县西六十里”。

  • 蒲津

    即蒲阪津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与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之间黄河上。《北齐书·神武帝纪》: 东魏天平元年 (534),高欢 “于蒲津西岸筑城,守华州”。即此。又称蒲坂津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蒲州镇黄河岸边。为古

  • 朱冈墟

   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一百里朱冈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放牛沟

   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放牛沟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 卷15吉林府: 西 “一百八十里放牛沟屯”。

  • 古潘驿

    在今广东高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高州府茂名县:古潘驿“在府治西”。

  • 建德府

    南宋咸淳元年 (1265) 改严州置,治所在建德县 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区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建德路。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建安府,寻改置

  • 永利镇

    ①隋置,属蒲台县。即今山东利津县治。金明昌三年(1192)于此置利津县。②北宋置,属厌次县。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四十里桑落墅镇。

  • 崞川水

    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之浑河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崞川水 “南出崞县故城南,……北流径繁畤县故城东, ……又东注于㶟水”。

  • 三阿

    在今江苏金湖县东南平阿西村。东晋时尝侨置幽州。《晋书·谢玄传》:东晋太元四年(379),前秦苻坚南侵,坚将彭超“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金湖县东南平阿西村。东晋侨置幽州于此。《资治通鉴

  • 郁墅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上元元年 (760),“李藏用与 (刘) 展将张景超、孙待封战于郁墅,兵败,奔杭州”。��䣕县 ①西汉建元六年 (前1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