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京

中京

①东晋、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。《南齐书·明帝纪》:建武二年(495)十二月丁酉诏曰,“昔中京沦覆,鼎玉东迁”。即此。

②唐至德二年(757),以京城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为中京。因在东京洛阳和西京凤翔之间,故名。上元二年(761)改名西京。

③唐渤海国以显德府为中京(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南敖东城;一说即今桦甸市东北苏密城)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“其南为中京,曰显德府。”

④辽统和二十五年(1007)建中京大定府于故奚王牙帐地。为辽五京之一。故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。金贞元元年(1153)改称北京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中京大定府:“(统和)二十五年,城之,实以汉户,号曰中京,府曰大定。皇城中有祖庙,景宗、承天皇后御容殿。”中京遗址尚存,城中有大明塔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⑤金兴定元年(1217)改河南府为金昌府,建号中京。治所在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。《金史·宣宗纪》:兴定二年(1218)二月甲辰,“免中京嵩、汝等州逋租”。


(1)东晋和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,相沿用到初唐、盛唐。(2)唐都长安,自显庆二年(657年)建洛阳为东京,因称长安为西京。至德二载(757年)建凤翔为西京,改称长安为中京。上元二年(761年)复称西京。(3)渤海以显德府为中京。一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西南敖东城;一说即今吉林省和龙市。(4)辽统和二十五年(1007年)建中京大定府于故奚王牙帐地,此后中央政府常设机构移至于此,常为辽帝驻跸之所,成为辽代后期一百一十多年事实上的首都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明城。金初仍旧称,贞元元年(1153年)改称北京。(5)金兴定元年(1217年)改河南府为金昌府,治洛阳(今河南洛阳市),建号中京。

辽中京城遗址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沙驿

    ①即今福建闽侯县西北白沙镇。地当黄石溪水入闽江之口,为通闽清县要道。明、清有驿丞驻此。②即今湖北长阳县西北白沙驿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八年(588),大举伐陈,遣“王长袭引步卒自南岸击昕别栅,大将军刘

  • 富拉尔基

    亦作富勒尔济。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富拉尔基镇。清末 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 齐齐哈尔西南有富勒尔吉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龙江县图: 西南有富拉尔基。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作胡拉尔吉。

  • 黑龙河

   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灵丘县: 黑龙河 “ 《志》 云,出县西四十里黑龙谷,南流合于滱水”。

  • 临江砦

    北宋雍熙二年 (985) 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宕昌县东南临江铺乡。熙宁六年 (1073) 改属岷州。

  • 荣经河

    古名邛水、邛崃水。即今四川荥经、天全二县境之荥经河,为青衣江西支流。《寰宇记》 卷77荣经县: 荣经水 “在县东一里,出严道县青山下,入县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荣经县: 荣经水 “在城东。荣水出大

  • 赤洋营

    在今河北昌黎县东南三十里赤洋口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昌黎县:赤洋营“有小城,海滨防戍处也”。

  • 洪谷寨

    在今山西岚县北六十五里鹿径沟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岢岚军岚谷县有洪谷寨。

  • 古模村

   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围定镇西北古模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罗定州:建水巡司“治建水乡,后迁县东南古模村,又迁高要县白坭村,寻复还白模”。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。明初于此置建水巡检司。

  • 崖儿口山

    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八十里岩口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崖儿口山 “其山连列,东断为崖儿口,西为白霫口,有水自崖而入,故名”。山下有崖儿口巡司,明洪武中裁。

  • 右翼右后旗

    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布尔德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