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受降城

中受降城

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景龙二年(708)张仁愿于拂云祠筑,初属朔方节度使,后改属天德军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。《旧唐书·张仁愿传》:“河北岸有拂云神祠,突厥将入寇,必先诣祠祭酹求福,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。……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,于河北筑三受降城。……以拂云祠为中城。”开元二年(714)至天宝八载(749)安北都护府治此。后废。


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本拂云祠所在,景龙二年(708年)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城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黄河北岸,一说即今包头市南敖陶窑子古城。开元二年(714年)至天宝八载(749年),安北都护府治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音额音河

    即今吉林抚松县南松花江上源头道江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三音额音河,“国语(满语), 三音, 好也, 额音, 流也。(吉林)城南五百二十余里。源出长白山,西北流,复折而东北入混同江”。《清一统

  • 雷首山

    在今山西西南部,黄河与涑水河、沁河间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壶口雷首,至于太岳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“舜耕历山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蒲州河东县雷首山,一名中条山,亦名历山,亦名首阳

  • 外秦淮河

    指今江苏南京通济门外经中华门、水西门段护城河。自五代杨吴筑金陵府城时,将秦淮河一段圈入城内,并在河水入城口通济门始, 另开河道为城河,将淮水(秦淮河)一分为二,秦淮河始有内外之分。至水西门,内、外秦淮

  • 伊吾军

    唐景龙四年(710)置,在伊州(今新疆哈密市)。后移治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伊吾军,开元中置,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,管镇兵三千人,马三百匹,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。”

  • 西寿保泰监军司

    简称西寿监军司,亦名保泰军。西夏初置,治所在定西城(今甘肃定西县南)。大安七年(1081)移治柔狼山(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狼山)。元废。西夏置,治今甘肃省靖远县北境。元废。

  • 硝石镇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,黎川水西岸 (今洪门水库内)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二》 “旴江驿” 条下: “义硝石镇,在府东四十里。旧有驿。”

  • 蓝谷水

    一作牧护关水、蓝水。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桥河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6: “蓝谷水南自秦岭西流,经蓝关、蓝桥,过王顺山下,水出蓝谷,西北流入灞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 引 《蓝田县志》: “蓝

  • 皂林

    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六里皂林村。南宋属崇德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常遇春破张士诚兵于皂林,即此。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北。南宋属崇德县,元属嘉兴路。元末明初朱元璋大将常玉春曾与张士诚大战于此地。《明史·太祖本

  • 番山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隅。或曰即今越秀山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 “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: 何以名为番禺?答曰: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,与番禺县连接。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坈陵,城倚其上,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,县名

  • 吕潭镇

    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二十四里吕潭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二》:吕家潭镇“有桥。商旅辐辏”。